第七百三十八章 统一思想,冲刺!(上)(第2/4页)

“准确来说,是针对有条件的公社和乡镇进行定点的电视推送,费用由国家承担。”

说罢。

徐云的脸上亦是闪过了一丝激动。

实话实说。

在眼下这个时代,想要商业化在乡镇的普及电视机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内欠缺足够的商业以及工业条件。

要知道。

这年头很多地方连电都没通呢……

但另一方面。

商业化的角度虽然行不通,但配给化的方案还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

首先是电视机的产量。

早先提及过。

如今国内电视机的年产量是13万台左右,保有量在五十万上下。

说来也巧。

上辈子徐云在写小说的时候也写过类似的数据,然后有个人便拿着一张华南理工官网的截图来抬杠了,说当时的年产量只有2000台……

这里要搞清楚一件事儿,那就是集成电路电视和晶体管电视、电子管电视是不同的概念。

华南理工那张数据上记录的是晶体管电视和集成电路电视的产量,而且是寸单片的集成电路电视。

这些集成电路的来源是毛熊,和真正的国内电视产量是两码事儿。

包括后来哈市、魔都成立地方性电视台的时候从毛熊那边进口了200多台电视,这些实际上也是寸单片的集成电路电视。

津门无线电厂在很长时间内都只能生产电子管电视,当时的年产量还上过了工人日报进行表彰。

后来徐云还主动给了正确数据的参考来源,结果没想到那人就莫名其妙就破防了,徐云黑粉喜+1……

还是那句话。

现在有很多资料是开放式的,可能你百度一下顺手一截就能搞定,但去‘纠正’别人的时候好歹把基本概念搞清楚吧?

概念都分不清就吃了枪药似的胡乱杠一通,解释了以后自己感觉没面子就破防了,这特喵的让被杠的人找谁说理去……

更别说这年头的产量有13万台,其实并不能代表每年都会增加13万的用户。

这里的产量有相当部分会用于用户的迭代和维修更换——尤其是后者,这年头电视的故障率其实是很高的。

另外扣除掉体制内领导配给、部队配给后,流通到社会上的就更少了。

在徐云穿越来的2023年,电视机的年产量甚至达到了1.96亿台,差四百万就破2亿了——这可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但你能说全国每年增加两亿个电视用户?

还是那句话。

华夏的人口基数在全球都数一数二,很多你觉得夸张甚至反认知的数据,在这种人口的加持下其实是完全合理的。

视线再回归现实。

年产量13万,这个产量其实并非津门无线电厂可以达到的最大值。

在全力生产的情况下,哪怕是光靠他们现有的生产线,也都可以做到接近25万的年产值。

如果再加上一些外力……这个数字翻个几倍都很简单。

什么?

你问外力哪里来?

别忘了,霓虹人刚给了兔子们一笔无息贷款呢。

这笔贷款约定的使用条件,便是要用于购买霓虹的产品……

以松下为代表的霓虹电视行业早在五年前就已经更新了彩色电视的生产工艺,如今霓虹国内挤压了一大批退下来的黑白电视生产线正愁着怎么处理呢,只要花点时间就能调试开工。

这些生产线可不在巴统禁运名单里头,算上生产线的运输和调试时间,一个月左右就能投入生产了。

根据徐云从津门无线电厂那边了解到的信息。

在引入霓虹的黑白生产线后,那边有信心在八个月内生产出70万台的黑白电视,短期合格率最少能有95%以上。

“在解决了电视机产量后,便是普及化的问题了。”

徐云朝面前的众人扬了扬手中的小本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