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论文一作:本土驴。(第3/4页)

而在徐云看报告的同时,赵忠尧也出声做起了介绍:

“小徐,这份初稿的理论部分差不多就是当初咱们试运行时遇到的现象,不过我们在模型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和猜测。”

“从完整性角度来看,这份初稿大概达到了正式版的80%左右。”

“至于剩下的20%则需要实验数据进行补充,过去这些天我们启动了三次串列式静电加速器,但实验的结果都不太理想,同时基地配额的实验电量都已经用完了。”

“所以我们做了两手准备,如果基地接下来的电力供给……也就是那啥光伏发电能如期达标,那我们就开机继续尝试。”

“但如果短期内效率有限,我们就把这份论文以类猜测的方式发布出去——两者的影响应该都差不多,但后者的争议肯定会大点。”

徐云下意识点了点头。

之前的加速器试运行老郭他们只发现了喷注图和末态超子,这两个现象本身还是比较神秘的。

这事儿特殊的地方在于喷注图恰好能用朱洪元他们的元强子模型进行解释,而末态超子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元强子模型的准确性,三者串联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线。

因此论文上肯定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个叙述,在如今实验数据不充足的情况下,出现猜测的部分实属正常。

在这份论文中,赵忠尧他们将层子……或者说元强子模型描述成了一个标准的内嵌式结构:

他们先假定了强子内部的元强子很重,在10GeV以上,它们在强子内部的运动,可以作非相对论近似。

但强子作为一个整体运动,必须具有相对论协变的性质。

所以他们以此具体计算出了强子静止坐标系,然后应用洛伦兹变换得到相对论强子波函数,对于物理过程则利用强子内部波函数以及物理过程中初、终态强子波函数的重叠积分将这些物理过程关联在一起给了出较确定的理论预言。

要知道。

原本历史中朱洪元等人描述的层子模型是洋葱式,所以才会叫层子——层层拨开嘛。

但如今他们描述的模型却成了类似南瓜或者西瓜式,也就是内部无规则的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瓜子。

两种模型孰优孰劣,自然不言而喻。

这在学术上已经相当接近了相对论夸克模型,按照历史发展大概领先了时代五年左右。

至于赵忠尧所说的三次实验失败……这则是很正常的情况。

当初试运行的新手大礼包算是兔子们的运气爆棚,但就像钓鱼佬时间长了就钓不上鱼一样,在更多的时间里,加速器实验是撞不出太多结果的。

这种情况即便是后世的LHC强子对撞机同样如此,一般1.6亿个图像中才会发现一个具备研究或者讨论价值的事例。

诚然。

2023年的粒子物理领域……尤其是低能级的粒子物理领域已经有了很多成果产出,LHC做的只是搜寻那些漏网之鱼——可能有些LHC辨别为发现过N次的无意义图像,在如今这个时代却是一个新物理。

但即便是如此,这个时代的串列式静电加速器能够在十万张图片中找出一个略微特殊的案例都算运气好了。

因此理论上来说。

在你幸运值隶属于普通人的情况下,启动15次加速器才有可能发现一个有价值的事例。

当然了。

以徐云的知识储备来说,在某些地方上动点手脚,把这个次数缩短到五次还是不难的。

比如说搞出合适的四极磁铁——这玩意儿可以用稀土来优化。

稀土磁铁组成的磁四极子算是最好获得的磁四极子之一,对于低能粒子聚焦的效果好到了一个很神奇的地步。

后世有个叫做加来道雄的霓虹人,也就是《超越时空》的作者,他在中学期间就自制了加速器,其中使用的四极磁铁正是稀土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