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项目级别……建国以来最高!(下)(第4/8页)

别看王方定如今才三十出头,他参加工作的时间其实很早,从三年前开始就负责核武器研制中的放射化学工作了。

所以比起楼之岑等人,王方定对于核武器项目倒并不陌生,过去和李觉也见过几次面。

这次他从首都来到221基地,说白了其实就是单纯换了个工作地点罢了。

紧接着。

一位又一位大佬依次出现在了徐云面前:

“这位是张欢乔同志……”

“这位是张景中同志……”

“这位是阮可强同志……”

“这位是倪光南研究员……”

这些大佬有些徐云认识,有些则不太熟悉。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专家与领导层见了面,被接待员引向了另一处方位。

此前曾经提及过。

这节列车车厢之内的都是国内的顶尖专家,而在眼下这个时期,专家的能力和年龄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对等的,能力越强往往年纪越大。

因此在整个接待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站位情况:

例如倪光南、王方定、屠鹿鸣这些三十出头、相对年轻的项目组新成员,一般是早早就下车排起了队。

而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专家呢,则先留在了车上——毕竟车里虽然没空调,但温度多少要比外头低一些。

加之车上还有座位可以坐,可以简单的节省点体力,不至于久站而出现体力匮乏。

大概从第五十人左右开始吧。

李觉等人接待的专家便从站台换到了车厢,专家的头发也从浓黑乌密变成了发白稀疏——这个表述不包括计算机所的程序员。

“这位是胡刚复同志……”

“这位是葛庭燧同志……”

“这两位是龚祖同以及陆学善同志,他们将会并入基地王大珩同志的项目组……”

如果说王方定那批人徐云还认不全的话,那么这批资深大佬徐云显然就个个都对得上号了。

胡刚复。

别看这位大佬好像名气不大,似乎连院士都没有评上,但实际上他可是华夏物理史上绕不开的一位丰碑。

当初在提及粒子物理的时候曾经介绍过吴有训院士,但鲜少有人知道的是,吴有训院士便是胡刚复先生教出来的弟子。

胡刚复10岁的时候就因为成绩突出考入南洋公学,17岁被举荐成为第一批庚款留学海对面的学生,就读于哈佛大学物理系。

接着22岁成为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26岁又取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拿到双料博士学位后学成归国。

回国后。

他在金陵高等师范学校……也就是现金陵大学创办了华夏第一个现代物理实验室,并担任物理系的首任系主任,属于真正的近代物理奠基人级别的存在。

葛庭燧则是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的专家,兔子们想要搞中子弹,位错阻尼和非线性滞弹性内耗研显然是个必须要解决的环节。

至于龚祖同以及陆学善……

这两位也是院士级别的大佬,专业在精密仪器相关,同时对于光学研究也颇有建树。

虽然徐云之前在扩编名单上倒是没看到他们的信息,但从他们并入王大珩项目组的任命就不难看出,多半是基地在U2侦察机的透镜方面临时有了一些关键突破。

组织上将他们紧急调到221基地,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随着时间的推移。

车厢内出来的大佬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出现的间隔间隙也越来越长——这代表车里头已经没多少人了。

十多分钟后。

估摸着车厢内的大佬们相继出来的差不多了,加之后一位大佬应该还没走到车前,李觉便对助理周材问道:

“小周,2号车厢没签到的同志还剩下几位?”

周材的手上一直拿着一份名2号车厢的乘员名单,每见到一位新同志就会在上头打个钩,因此很快便给出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