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3/7页)

“作用在特定的基因片段上?”

林宇闻言再次瞳孔一缩,但这次他却没有急着出声了。

基因。

这是一个无比神秘又无比前端的领域。

人类发现细胞的时间其实很早很早,早到17世纪的时候,和小牛相爱相杀的那位胡克便发现了细胞。

接着在1836年。

瓦朗丁在结缔组织细胞核内发现了核仁,从而开启了细胞内的结构研究。

接着便是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魏尔啸的病理学等等。

再后来到了19世纪末。

中心体、线粒体、染色体、高尔基体四大金刚也先后被发现。

但DNA……也就是基因概念首次面世,却是要晚到1924年。

同时等到1944年的时候。

埃弗里等人证实了肺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才首次用实验确定了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至于DNA的结构嘛……

方才问世八年罢了,属于一个全新的领域。

因此在眼下这个时代。

基因这个词对于林宇这种医学家来说不能算完全陌生,但却极其神秘,犹如一口深渊。

不过另一方面。

也正是因为基因领域的神秘异常,林宇才有些拿不准徐云所说的这番话到底是真是假。

毕竟……

在更普众的医疗领域,这年头已经有不少药物用于细胞毒性化疗了。

例如在1948年的时候。

Farber就用抗叶酸剂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揭开了现代癌症化疗的序幕。

此后随着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化疗药物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截止到目前。

已经被发现和运用的化疗药物就有氟尿嘧啶、6羟基嘌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放线菌素D等一大堆品类。

而如果林宇没记错的话。

国际上对于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便有一种说法:

这些药物的功能便是干扰DNA的完整性,干扰DNA的复制,作用于有丝分裂纺锤体中的微管,抑制有丝分裂。

从而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到最后杀灭癌症组织。

诚然。

这种机理和徐云所说的靶向药并不一致,但性质上却有些接近,都是作用在细胞内的点位。

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

且不说现在的技术水平能不能做到吧,这个思路或许还真……

问题不大?

当然了。

这也仅仅是可能性而已。

随后林宇扶了扶眼镜,整个人又恢复了原先的冷静,对徐云说道:

“韩立同志,你所说的机理我个人保留看法,至少目前来说我确实想不到什么反驳的理由。”

“但是……思路归思路,就目前来说我们想要将它落实在应用……也就是生产出成品,似乎压根没多少可能吧?”

听闻此言。

一旁的老郭也下意识点了点头。

他虽然不是生物方面的专家,但和基地化学实验室的刘有成私下里的关系却很好。

几天他去实验室窜门的时候,正好有个学生在外文期刊上看到了一些关于基因的论文,向刘有成请教着问题。

当时刘有成的回答便是基因属于一个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哪怕是国外顶尖的机构也依旧处于半研究半猜测的情况,甚至猜测的比例还要更大一些。

不过面对林宇的这个疑问,徐云却显得很平静:

“没错,林医生,靶向药的生产技术非常困难,涉及到了很多特殊的环节。”

“但是……还是那句话,如果咱们要做一款简易版的靶向药,我认为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徐云将简易版这三个字咬的很重。

众所周知。

即便是在徐云穿越的2023年,肺癌依旧是个死亡率极高的绝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