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女承父业(第2/4页)

“看看这个,怎么样,想到什么了吗?”

吉林大学?

徐云顿时一愣,不过很快他便意识到了什么,猛然抬起头看向了李华:

“李工,您莫非是说……吉大的黄大年教授?”

李华有些感慨的点了点头,接着叹息一声:

“没错,这个课题组就是老黄原先带过的学生们搞的,申请书上的黄雨婷,就是老黄的亲生女儿。”

“……”

徐云默然。

黄大年教授。

这是国内曾经顶尖的重力梯度仪专家,立下过惊天功劳的国之栋梁。(347章介绍过他,这里就不赘述了)

19年正式交付的山东舰的重力梯度仪,便是出自黄大年教授之手。

可惜在2017年1月8日。

黄大年教授因病救治无效逝世,次年被被评为2017年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

当初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徐云曾经为黄大年教授的离世惋惜了很久,科大也曾经派人参加追思会进行过悼念。

不过由于学校、专业之间都不存在太大关联的缘故,徐云也确实不清楚黄大年教授逝世后相关研究的变动。

在他想来。

虽然重力梯度仪是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但其本身的性质并不适合作为大学的课题组,上头看重的也是黄大年教授个人的能力。

因此在黄教授逝世后,这个课题组多半应该就散了,组内众人各奔东西。

结果没想到……

黄大年教授的女儿黄雨婷居然女承父业,继续扛起了自己父亲的研究?

要知道。

这种研究可不是靠着情怀就能持续下去的。

黄大年教授逝世后无论是经费、政策还是课题组成员自身内部,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或者说分歧。

想到这里。

徐云身边的潘院士似乎回忆起了什么,轻轻一拍额头:

“黄雨婷……哦,我想起来了,就是黄教授那个搞超高精密机械的闺女吧,她我有点印象。”

“黄教授去世的时候她好像就已经博士毕业了,评过科院的百人A,现在应该三十五六了吧?”

李华拿起茶杯给潘院士倒了杯水,说道:

“嗯,三十六了,之前在三院工作,和老黄的方向一样。”

“老黄去世后她就把工作关系调回了吉大,大前年评上了正高,现在是吉大新兴交叉学科学部的副部长。”

“不过科研这行大家都知道,情怀是一回事,成果是另一回事——而且很多时候,后者才是现实。”

“吉大给黄雨婷提供了两年资金,但课题组一直没出成果,所以从20年开始就逐渐降低了扶持,不少课题组成员也相继离开了项目组。”

众人闻言默然。

虽然无论是国家还是吉大都给了黄大年教授很高的生前评价,但遗憾的是,这种评价并没有办法完全反馈到现实上。

就像历史上的少主继位,除非你是穿越者,否则不可能迅速平复各方的利益与诉求。

科研也是一样。

黄大年教授去世后,黄雨婷除非快速显露出自己的才能并且取得成果突破,否则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经费降低和人才流失的情况。

随后李华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不过黄雨婷一直没有放弃这个课题,她的职称虽然是正高,但类别却不是教授,而是研究员——所以她可以有很多时间投入重力梯度仪的研究。”

“我们基地收到的这份意向书,就是黄雨婷课题组最近的一次成果。”

“当然了,据我所知,她不止把这份意向书发给了我们基地,还发给了酒泉、龙城那边,算是一次广撒网吧。”

徐云又把意向书拿到面前看了几眼,稍作思索,对李华问道:

“李工,不知道基地方面对这份意向书进行过论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