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boom!!(第3/5页)
便写了一篇名为《华夏建造大型对撞机,今天正是时机》的文章反驳。
客观来说,双方其实都有理。
杨老的理由很直白:
CEPC的量级是100TeV+,那里是公认的能级荒漠,现实也不是小说,很可能投入2000亿啥都找不到,把2000亿投入教育显然更加划算。
而王贻芳院士的意见其实也挺有道理的:
国内不是拿不出2000亿资金,如果整顿经费猫腻,五年最少可以腾余1500个亿出来,国家出500亿就行了,这种国之重器谁都不能保证有用,但不能不有,没这东西就真的一点可能都没了。
总而言之。
因为意见上的分歧,导致杨老和王贻芳院士现如今关系极差。
同时国内不喜欢杨老与不喜欢院士的网民又大有人在,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网民藉着支持某方的理由,大肆去攻击另一方。
其中杨老的抗压能力要好点。
毕竟他遭遇的非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当时已经94岁的杨老也不怎么与外界接触,眼不见为净。
可王贻芳院士这些年是真不太好过,他那时候正值研究生涯巅峰,没少参加各种会议和接受采访。
好在去年他带领了大亚湾团队完成了中微子振荡矩阵角的测量,这是现实中迄今为止华夏本土物理界对基础物理做出过的最大贡献,才勉强算是回转了部分口碑。
只可惜这个成果的壁垒相对有些高,很多人并不知晓这件事儿。
两位院士都有能力,也都一心倾心于科研,两人如今僵硬的关系着实令人遗憾而又惋惜。
实际上不仅是科研领域。
网文作家里头,就不乏头部作者却闹得很僵的例子存在。
只能说人终究是有喜恶情感的生物,两个能力强的人未必就能看的对眼。
而另一边。
在潘院士来到身边后。
卡洛·鲁比亚爽朗一笑,主动与他握起了手:
“嘿,潘,我们有几年没见了吧?”
潘院士笑着回了个礼:
“有六年左右了,鲁比亚先生。”
卡洛·鲁比亚到达蓉城的时间比较晚,当时负责迎接他的是侯星远和科院的另一位老牌院士,潘院士并没有亲自到场。
所以眼下的这次握手,还是二人在数年来第一次面对面的碰头。
松开手后。
卡洛·鲁比亚看了眼远处的铃木厚人,很快又将目光投向了大屏幕:
“潘,你们的工作人员已经把LHC的信号引入到了后台,你随时可以发布启动指令。”
潘院士脸上恰当的浮现出了一股感激。
这股感激有部分是逢场作戏,不过有部分也是真心。
虽然CERN的入场严格来说只是一次互利的交易。
但对于卡洛·鲁比亚个人而言,做出这种决定还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
毕竟如果923.8GeV量级的粒子不存在,卡洛·鲁比亚肯定也就拿不到最理想的筹码去说服成员国理事会了。
当然了。
这抹情绪只是转瞬即逝,潘院士的脸色很快便变得有些凝重了起来。
随后他与侯星远对视了一眼。
得到侯星远的示意后。
潘院士拉下耳返,对着麦克风说道:
“LHC加速器的工作人员,现在进入设备启动前的最后确认环节,如果设备一切正常,请回复可执行信号!”
片刻过后。
一个巨大的英文单词出现在了屏幕上:
【ready】。
这个单词的后方还跟着一个【^^】的小颜文字,让现场有些紧张的氛围轻松了不少。
见此情形。
潘院士也不再犹豫,再次深吸一口气,说道:
“开机!”
随着潘院士一声令下。
数万公里外。
瑞士。
CERN总部中的LHC对撞主控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