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驴:净逮着一个嘬!(第6/7页)
“如果机会合适,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跨行业的产品,毕竟科大的物理学院在我们公司也有占股。”
“因此您完全不用担心研究方向与您专业不符的情况出现,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蟑螂药。”
“当然了,杀蟑螂是我们的主旨,这点是肯定不会变的。”
周善院士的主攻方向是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也就是研究动物基因这一块,和蟑螂药完全是两个概念。
用现实例子来比喻的话。
差不多就是搞克隆羊多莉那种情况。
当然了。
这种只是成果方面的表现。
实验室内则主要涉及到了细胞、基因这些细微的微观研究等等。
因此徐云提前便给他打了个预防针,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眼见周善似乎有些意动。
徐云又从背包里取出了另一份文件,厚度比之前那份厚一点,也是此行的杀手锏:
“周院士,您看看这个。”
周善接过文件,如同先前看销售报告似的翻了翻。
片刻过后。
啪嗒——
文件掉落在地,散做一团。
周善却仿若没注意到一般,目光死死的盯着徐云:
“小徐,你们公司找到了本土驴,还是一对?”
见此情形。
徐云心中骤然一喜,不过表情还是尽量保持着平静:
“没错,一公一母,身体条件都非常的健康。”
先前提及过。
14年那会儿,杨焕明院士曾经组织过一次本土对驴基因表达体的测序。
在测序过程中。
研究人员们发现了大量专属于本土驴的未知情况。
比如LP表型和磷酸戊糖途径产物等等。(这是有论文参考的现实例子,为啥还有人说我为了让驴毛特殊编造的捏,doi10.13881/j.cnki.hljxmsy.2021.02.0100/10.28502/n.cnki.nkjrb.2014.007254)
就像咖啡豆里还有一千多种成分没确定一样。
确定一种成分是酸、盐、糖其实很简单,通过做质谱或许相性就行了。
但具体的成分分析以及生成途径,往往就是另一回事了。
你检测出了这种未知成分,但经费不够,唯一的选择就是把这个情况写成报告或者论文发布出去。
要是运气好也有人进行了研究,那么或许能破解其中的秘密。
但若是方向冷门,话题度又低。
可能数年甚至数十年过后,都不会有人给出答案。
而与杨焕明院士一样。
周善作为分子遗传学的专家,专业方向就是搞克隆和生物体研究的。
本土驴,其实也是他早先的研究项目之一。
然而可惜的是。
当初周善入狱后,他的项目组被迫解散,很多学生的论文甚至导师都要重新选择。
受此影响,几头本土驴自然也被带走饲养了。
一个多月前,周善曾经联系上了接收本土驴的畜牧局。
却被告知那几头驴在五六年前便寿命到限死光了,并且没有后代遗留。
结果谁能想到……
如今这位来自科大的青年,居然能够得到两头正值壮年的本土驴?
想到这里。
周善可是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
呲溜。
随后周善抹了把并不存在的哈喇子,沉吟片刻,对徐云道:
“徐博士,除了本土驴之外,不知道贵公司是否还有其他的任务要求呢?”
徐云很是肯定的点了点头,这种事儿可不是能客套或者模糊的问题:
“确实还有一个项目需要您掌掌舵,当然了,没有硬性的期限要求。”
周善看了他一眼,问道:
“什么项目?”
徐云将眼皮微微下垂,放在桌下的左手不由握成了拳头:
“DNA存储技术,这也是基因表型的发展方向之一,和您的专业应该是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