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怒打解缙(第2/4页)
陈堪收起笑容,朗声道:“陛下,方才刘大人说都察院一众大人皆认同吏部尚书方大人与太子殿下用人不当一事,对于此事,臣有话说。”
听见陈堪的开场白,朱棣不知怎的,心中竟然下意识的松了口气。
是说正事就好,说正事就好啊。
他是真的不想看到陈堪在大殿上将一群大臣撵得四处逃窜的场面了。
因为那样会让他很为难。
陈堪打了朝臣,他要不要处罚陈堪?
处罚吧,舍不得,不处罚吧,又不好服众。
真的很头疼。
不过既然他没有动手的打算,朱棣倒是不介意听听他要说什么,当即大手一挥道:“说!”
陈堪微微颔首,朗声道:“陛下,刘大人既然认为是太子和方大人的过失导致了在云南实施的改土归流之策受阻,那臣料想刘大人定然有良策解决此事。
正好刘大人方才也说他未曾有过主政一方的经验,以臣看来,不如让刘大人以钦差之名去云南一趟将此事解决。
如此,既能显示刘大人的才干,亦能亡羊补牢,还能为太子殿下讳,全了殿下的名声,堪称一举三得,陛下以为如何?”
“嗯?”
陈堪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诧异出声,朱棣和朱高炽更是差点没有憋住笑。
这也太损了。
刘观就是一个清流官员,他能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僵局。
这不是逼着他去云南背黑锅吗?
这这这,陈堪这小子,果然还是一肚子坏水啊。
而一旁的刘观,在听完陈堪的提议之后,更是脸都绿了。
云南的僵局是怎么造成的,他岂能不知道?
都察院之所以将阻碍国策的大帽子盖在方孝孺和太子殿下头上,本就是存了为尊者讳的打算。
毕竟他们总不可能直接指责朱棣是个出尔反尔的小人吧。
而现在陈堪这一句话,却是将黑锅朝他扣了过来,这这这,简直不当人子啊。
群臣则是面面相觑,一个个眼神之中满是幸灾乐祸。
他们确实不能放任陈堪继续在朝堂之上打人,因为那丢的不仅是都察院的面子,也是满朝文武的面子。
但如果是将刘观送去云南背黑锅,他们简直举双手双脚赞成。
开玩笑,都察院多招人恨啊。
如果说大明最招人恨的机构是锦衣卫,那么都察院也就是仅仅比锦衣卫稍逊那么一筹罢了。
至于东厂和五城兵马司,他们也确实招人恨,但他们不会滥杀无辜,也不会抓一个人往死里喷啊。
刘观一脸便秘之色的回头看着都察院同僚,希望同僚们能够站出来为他说句话。
但除了左副都御史吴中朝他眨了眨眼睛之外,其余人全都低下了头。
开什么玩笑,对面是陈堪,陈堪唉,又是这种关头,他们有几个胆子敢上前说情啊?
上去说情,万一陈堪把他们也打包送去云南,那岂不是完蛋了?
他们多少年寒窗苦读才换来这身官服啊,为了一个没什么威仪的上官就丢掉,他们又不傻。
大家都是都察院的清流,清流什么意思,除了为官要清廉之外,清流与清流之间也没什么利益纠葛。
既然没有利益纠葛,为什么要替你说话?
没错,官场就是这么现实,所以为什么官员喜欢抱团取暖,喜欢交换利益,为的就是有一天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能够有人站出来给他们说句话。
就像陈堪现在之所以能够在勋贵群体之中一呼百应,是因为他是侯爷吗,还是因为他受朱棣宠信?
都不是,是因为陈堪给他们砸了数不清的真金白银。
朱棣憋了好一会儿才将笑容憋回去,而后轻咳两声问道:“刘爱卿,既然靖海侯如此举荐于你,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