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皎皎,我回来了。(第2/5页)

他本就已经杀了太子,若再杀皇帝,就把谋逆犯上的罪名坐实,即便他能做皇帝,后世史书上也永远会有这个污点。

另一个,他不想给霍檀讨伐他的借口。

于未平很聪明,只要裴业能禅位给他,那他这个皇位就名正言顺,不会被人诟病。

霍檀也没有借口了。

只要霍檀敢出兵,那他才是逆贼。

于未平要站在天下大义上,决不能落于下风。

可如何禅位,可不是简单一封诏书的事情,必须要裴业出面,当着满朝文武亲口说出禅位之言。

为此,于未平才没有杀裴业。

他如今权利尚未稳固,手中的亲兵也不过才两万余人,根基还未夯实,这十日,他一刻不停歇,就是为了早日扫清障碍。

待到今日,才算神清气爽。

就等裴业醒来了。

裴业亲眼看到儿子被杀,急火攻心,忽然昏迷,十日都靠汤药续命,一直未曾醒来。

于未平话音落下,心里却想:若是裴业一直不醒,或就此死去,便也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自立为帝。

而然还不等于未平动作,伏鹿就传来岭南王的消息。

岭南王在伏鹿听闻太子被杀,皇帝被囚,怒火攻心,恳请定远公霍檀率军剿逆,杀乱贼于未平,救陛下于水火。

霍檀得知于未平谋逆,当即便听从岭南王诏令,率军直逼汴京。

于未平龙椅只坐了一日,霍檀的大军就已经兵临城下,随时都能破城。

战事一触即发。

于未平早就做好了准备,他当即便安排亲兵,直入皇觉寺捉拿霍檀亲属,准备威胁霍檀。

然而等亲兵进入皇觉寺,却发现寺中只有几名僧者,并无外人。

霍檀的亲属早就不知所踪。

于未平惊慌一瞬,随即便沉了脸,直接道:“看来霍家早有准备,如此,我们便也不客气了。”

当日,于未平命钱泳为振国大将军,保卫汴京,讨伐逆贼岭南王和霍檀。

汴京之所以为历朝历代的帝都,皆因其易守难攻,想要攻入严密防守之下的汴京,可谓是困难重重。

不说一两月,要打数月甚至一年半载都有可能。

拖到最后,就看谁能坚持了。

于未平谋算很好,但他忘了一件事。

霍檀的身份太特殊了。

这几年来,霍檀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又任殿前都点检,整个汴京的亲兵卫,本来就受他差遣。

霍檀治下严厉,待人接物却有礼温和,士兵们极其拥戴他,以他为榜样。

现在即便被于未平号令,守城的亲兵也多有动摇,并不想同霍檀开战。

故而第一日时战事便很迟缓,两方有来有回,都很平和,没有造成过多的伤亡。

守城军便也明白,这是霍檀手软,没有对自己人下狠手。

但霍檀手软,于未平却不可能手软。

一旦输了,于未平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于是当夜,他当着所有士兵的面,亲自诛杀了守城不利的十数名士兵,要求士兵必须保住汴京,不让霍檀攻入都城。

他的冷酷无情震慑住了士兵们,之后两日战事越发激烈,开始有士兵伤亡。

然而这不过是昙花一现。

于未平还来不及高兴,到了第五日,一大清早,守城的士兵来到城墙上,第一件事不是同讨逆军作战,而是竖起白旗,直接打开了城门。

瞬间,讨伐大军直接入城,直奔长信宫而来。

此刻的于未平还坐在龙椅上,激动地畅想未来。

自从大军压境,朝臣们就被扣押在宫中,已经五日未曾回家了,他们疲惫不堪,神情沮丧,一个个低头站在大殿上,就如同听话的玩偶,任由于未平磋磨。

于未平说到兴起,还会点人来回答。

“卫尚书,我的政令如何?”

工部尚书卫允面无表情出列行礼,终于忍受不住,直接道:“待国舅荣登大宝,再议论政事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