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3/6页)
而现在,他作为颐养天年的皇太后的面首的管家,竟对这位实权人物大吼大叫,甚至破口大骂,他是嫌自己的命太长?还是觉得出事之后九郎会保他?
不,九郎绝对不会保他,九郎只会把这件事推得一干二净,再将他绑了,亲自向京兆尹认错,绝对不会因为他而得罪京兆业。
想到那种事情的可能性,管家膝盖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京、京兆尹,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冒犯,请您见谅!”
刚才还趾高气扬的管家,此时对着石都磕头不止。
心腹瞧着不断向石都磕头道歉的管家,啧了一声。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若真的耽误了皇太女交代的事情,莫说只是太后的面首了,太后的亲儿子也担待不起。
在如今的大夏朝,皇太女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而皇太女交代的事情,也是凌驾在所有人之上的。
尤其是红薯的事情关乎到天下民生,更是不能有任何差池。
“九郎带回来的红薯在哪?”
石都并未因为管家方才的无礼而降罪管家,只淡淡问道。
这、这是不把刚才的事情放在心上?
管家眼前一亮,如蒙大赦。
好人啊!
京兆尹果然名不虚传,是难得一见的好人!
今日的事情,若放在刻薄又睚眦必报的商溯身上,只怕他纵然不死,也要脱层皮。
可来人是颇有贤名端方仁厚的京兆尹时,他方才的无礼便能被京兆尹轻拿轻放,只要把京兆尹需要的红薯交出去,京兆尹就能当做方才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管家如获新生,连忙从地上爬起来,领着石都去找红薯。
“九郎一共买了五两银子的红薯,一两银子三块,一共是十五块红薯。”
管家不仅愿意指路了,还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全盘托出,“今日九郎入宫,带了四块红薯给太后尝尝鲜,如今府上还剩下十一块红薯,被小人存放在库房里。”
“带路。”
石都言简意赅。
“就在前面的库房里,您跟小人来。”
管家忙不迭点头,殷勤指路,“京兆尹仔细脚下。这段路的石子与旁处不一样,有点滑。”
石都懒懒瞧了一眼。
石头铺成的小路的确与别的地方不一样。
这里的石头更加精致小巧,质地也更加温润,整齐码在竹林重重的阴影下,别有一种风雅点缀。
真有钱。
这钱是哪里来的?
石都凉凉挑眉,无声笑了起来。
——很好,京卫们的俸禄有着落了。
上行下效,执政党君主是什么样,底下的官员也是什么样。
国库吃紧的档口,两位君主与皇太女节衣缩食,万事从简,底下的官员们便有样学样,绞尽脑汁为国库省钱。
但这这种行为治标不治本,所以更加聪明官员们便盯上了另外一条路——如何想办法充盈国库。
早期入主京都时,杜满抓人,石都抄家,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将留在京都的无良世家与权贵们折腾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
世家权贵们为求自保,不得不破财消灾,而这些钱财自然被拿去补充空空如许多国库,让在军费上捉襟见肘的相豫得以有钱安抚百姓,让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穷困大众们终于有了一口饭吃。
当时是刚刚入京,需要给京中的世家权贵们一个下马威,所以可以粗暴抓人抄家。
但现在不一样了,如今政权越发平稳,世家权贵们又颇为规矩,再来之前那套搜刮钱财的法子对待他们便有些不合适了。
来钱最快的路子被封死,京都的文臣武将们只好各显神通,纷纷找其他的办法去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