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这事很大(第3/3页)

端端得意地笑了:“是的,如愿哥哥最好了!”

萧君泽看着他的模样,有些担心,但最后又无奈地摇头,谁让这是自己生的呢。

贺欢也喜欢帮着打下手,他还很快学会一手不错的做饭技术,每天亲自换着花样给君泽换上好吃的吃食。

这些菜谱流出去后,倒是有效提高了各种蔬菜的种植范围,不再只是农院里的观赏物,或者大家族们的炫耀新奇的产品了。

萧君泽也很受启发,拿这件事教育自己的手下,让他们不要只看重成果,也要重视成果和民生结合,学会推广。

……

在萧君泽忙于后宫和前朝同时,修法大会在一个月后的正月,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其中,在话语权里争夺最厉害的,便是吏员编制、职责以及各地招收的书院名额。

还有人上书,将襄阳书院改为太学,太学生成为国之栋梁,也算是一件复古的好事。

萧君泽拒绝了这一行为,并且少有地亲自发表的评论,说不爱崇古之风,长江后浪推前浪,世间事,本就循序渐进,随世而变,又何提继往开来,使天下大同?

这言论立刻引起了巨大争论,如果是汉代儒家大盛之时,这言论怕是立刻会被天下读书人敌视。

但如今是南北朝,儒家早已势微,人们更多在佛学、道家中寻求救世解脱,儒家已经成为部分大族的“家学”,加上以襄阳书院为中心,讨论研究不同事物发展规律的“世学”开始大行其道。

若只是如此便罢了,毕竟平日里,襄阳的报纸上,惊世骇俗之论极多,许多人都认可刺史的言论,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反对声音不会太大,会立刻被骂下去。

可是,这时间,却正是修法大会最白热化的时候,天南海北,从贩夫走卒到世家高门,从北地胡人到岭南诸夷,从西域小国到东海高丽,天下有志之士,几乎都聚集在襄阳。

为了他们的法理,他们在报纸上摇旗呐喊也不止一日。

所以,由于天南海北士人齐聚一堂,引发了第一场关于“王道”之学的巨大的风暴。

他们纷纷想证明一件事:什么,才是最适合终结乱世的制度。

这是道统之争,比性命更加要紧;是青史之争,注定为后世钻研讨论;是权位之争,胜者就此身居高位,败者食尘!

如此的大争之事,又岂能不竭尽全力,以身家性命相付?

在这样重要的事情面前,连修法大会这事本身,都显得不起眼了。

又或者说,这才是,天下间,最大的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