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四百二十二章 洛阳之盟(第4/4页)

为了替本国争取到更多的朝廷官位,诸侯们数次发生争论。

最后,众人终于通过一个妥协之后的方案。

首先是最敏感的华夏禁军。

抽调各国精锐,组建禁军。定额一百万人。

一半驻扎在洛阳为中心的京畿,一半驻扎在天下战略要地。

天子统帅华夏禁军,没有诏命,任何人不可调兵。

但禁军将领人选,各国均分。

各国全部裁减兵马,每国最多保留四十万,作为地方驻军。

各国给朝廷的贡奉,为本国赋税的三成。

朝廷高官为三公九卿,中央最高机构为监国府。

监国府虽然是最高机构,可只监督国政,审议诏书,修改律法,并不实际理政。

在洛宁看来,类似于议院。

这当然是他的主意。

监国府设置九位监国上卿,由诸国国君或太上国君担任。名义虽然很尊贵,但不实际理政,并非宰相。

监国府之下,是尚书台、枢密台、御史台,称为三台。

三台长官三公,才是真正的宰相。

三台之下,设立十二个办事衙门。

天子所率的一府、三台、十二衙,就是华夏朝廷。

新朝实行品官制。分朝廷和各国王廷卿士大夫为九品。

监国上卿为正一品,三公为从一品。

三台十二衙,共设五品以上官员三百六十员,人选由各国均分举荐。

这些官员来自各国,天子和朝廷没有任命权,却有罢黜权。

禁军武将也是如此。天子和朝廷没有任命之权,却有罢黜之权和指挥之权。

但天子直属禁卫除外,将领人选由天子亲自任命。

这一切,既能让天子有权威,也能约束天子。

而且,诸侯和朝廷也能平衡。

任何力量,都很难打破这个平衡。

就在诸侯们达成一致,结束争吵之时,雍王的大驾已经出关。

整个洛阳都知道,即将登极的新朝第一位天子,终于到了洛阳!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