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把这乾清宫让给他们(第2/3页)
皇帝已怒极,他指着毛纪厉声质问,“那你来告诉朕,现在杨阁老不同意停掉士绅优免,朕应该怎么做?!你也是盛名一时,博学多才的聪明人,你想个办法!还有顾人仪,你也说!”
这个就比较难了。
复杂的问题被皇帝简化成到底听皇帝还是听阁老的了。
毛纪和顾人仪都不讲话,他们的确是聪明人,这个问题不能答的。
所以一时都只能跪着不说话。
但朱厚照又岂是一般人,他得理不饶人,直接下旨,“君前奏对,难道可不回天子之问吗?!你们到底还有没有将朕放在眼中?!毛纪,朕命令你!现在就说!”
毛纪没办法,“陛下,《论语》有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主和大臣各司其职,各守其道,《尚书》则有‘言无不尽、言无不通’,皇上与阁老有争执,自可以礼为先,忍让宽容。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如此可矣。”
读书人的嘴就是这样的,噼里啪啦一大通,说了和他妈没说一样。
朱厚照则有部分小流氓的气息,他不屑一顾的说,“杨阁老。”
“罪臣在。”
“听毛纪的意思,咱们之间应该充分沟通,你现在就告诉他,朕有没有和你沟通?”
毛纪心中一沉。
杨一清也知道关键所在,他不愿意卖掉毛纪,便讲:“微臣曾向陛下奏谏,为陛下所驳。”
“糊弄谁呢?!把话说的清楚点,沟通了,还是没沟通?”
杨一清叹息,“陛下,此皆罪臣之过,更与旁人无关,陛下不必如此动怒。”
“啊,朕今天才知道你杨一清也是如此油滑之人呐。对朕的问题答非所问,其用心不就是不愿意挖坑给毛纪么?明白了,这应该就是官官相护四字吧?”
“陛下!”王鏊大声疾呼。
“闭嘴!”
朱厚照是真烦这些长了十八张嘴的文官,他妈的,今天就一定要把这些人逼死。
他走了下来,指着杨一清的脑袋再问,“事实为什么不能说?!为什么不能回答?你到底什么私心?”
杨一清伏地泣曰:“皇上圣威之前,罪臣岂敢有半分私心?!”
“那朕现在令你回答,这件事朕到底与你有没有沟通,有,还是没有?!说!”
这样逼迫一个老臣的景象让人心惊。
毛纪知道他是保不下来了,他一狠心,刚要开口。
皇帝却转过身来指着他,“你不要想自揽罪责,相互作保,你的罪责,朕会给你!急什么!”
“杨一清,你再让朕等你,莫怪朕不念往日旧情!”
杨一清被逼无奈,只能回答,“陛下,陛下与罪臣,沟通过……”
这话落地,很多人的心中就像敲了一声闷钟。
朱厚照回过头来再逼毛纪,“你听到了吧?那么他现在不同意,这件事又当如何办?”
以前他提出过一个叫《霸臣传》的东西。
就是如刘大夏这类官员,跟君主意见相左,看似谏言,实则就是逼迫,因为皇帝只剩两个选择,要么听闻纳谏,要么就是背上恶名,他们会说你固执、说你刻薄、说你严苛……等等,都是这样一个套路。
毛纪没办法,他也脱下官帽,痛心的说:“陛下,微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哪敢呐。”朱厚照阴阳怪气,他咬着牙讲,“朕的大臣们可真是厉害,朕想做的事,大臣们得同意,不同意了便不能办,强行办了就致仕。朕同意致仕就是刻薄寡恩,好好好,都是忠臣,都是忠臣呐!
当真是无趣的很,也好,朕这个皇帝不当了,你们来定吧。从今日起,你们人不要入宫,奏疏不要入宫,朕什么人也不见,什么话也不听。你们这些霸臣,不就是要朕当个傀儡嘛?朕成全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