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35章 短衣匹马(九)秋猎(第2/4页)

-

元好问回去后,想着完颜鼎训诫弟郎十分严格,王渥又一直教导完颜彝读圣贤书,若被他们知晓此事,哪怕是青楼女子,也免不了一顿军法,便只说二人听了半日歌曲,其余半字都不曾提起,只是从此心里存了芥蒂,再也不拉完颜彝进城。完颜鼎与王渥七夕那日听出云舟推拒之意,早打算为完颜彝另择佳侣,更不再往桃源里去。

自此,没人再拉着完颜彝去桃源里,也没人再向他提起云舟,他似又回到从前,军中无事时便在窗下作牛毛细字自娱,只是写字时的心境却不复从前那般澄定平静。

八月清秋,风露如洗,完颜鼎带着王渥、元好问与完颜彝同去南阳郊猎,一路上,完颜鼎与王渥并辔而驰谈笑风生,元好问与完颜彝却各怀着心事,眼看南阳已在近前,完颜彝笑道:“元兄从前最爱说笑,最近是怎么了?”元好问笑道:“也没什么……南阳是霓旌的家乡。”完颜彝“哦”了一声,自然想到云舟的家乡远在钱塘,她离家万里沦落风尘,再回不到故土,心下一阵难过。

元好问也同时想到了云舟,见完颜彝面色沉重,误以为他在后悔自己的鲁莽,心道:“良佐虽然忠直勤勉,但逼迫女子终非君子所为,我看错他了。”念及此,心中顿生割席之意,笑道:“良佐,我有一事相求——我离家已有半载,老母年迈,倚门盼儿……元某想回去侍疾尽孝,不知良佐意下如何?”完颜彝一怔,随即点头道:“侍奉母亲是正经大事,元兄放心,我兄长定会答应。”

说话间,一行人已到南阳,此地古称宛,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西连陕南接鄂,是古来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东汉时,因光武帝刘秀是南阳郡人,也是在南阳起兵逐鹿中原,作为龙兴之地,南阳被称为南都,地位仅次于都城洛阳。而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草庐,许攸、邓艾、黄忠、魏延等名士名将亦出生在此,遂使南阳名噪一时。此刻四人往东汉时的点将高台上置酒而坐,秋风飒飒、落叶纷纷,碧空万里、鸿雁成行,别有一番豪阔疏朗之感。元好问饮罢杯中酒,当即赋词一阙《三奠子同国器帅良佐仲泽置酒南阳故城》:

上高城置酒,遥望舂陵。兴与废,两虚名。江山埋玉气,草木动威灵。中原鹿,千年後,尽人争。

风云寤寝,鞍马生平。钟鼎上,几书生。军门高密策,田亩卧龙耕。南阳道,西山色,古今情。

王渥看罢,抚掌笑道:“好词!裕之才思敏捷,我不能及。”元好问笑道:“我只会赋诗填词,不比仲泽文武双全,商帅得仲泽辅弼,何须书生摇唇鼓舌。”完颜彝知他有归意,便代他解释道:“裕之是独子,老母在家日夜悬念,他离家已久,想回去侍奉尽孝。”完颜鼎听罢,颔首道:“孝乃人之根本,裕之只管安心去,我让军籍监给你做文书。”

元好问大喜,站起身拱手道:“商帅宽仁,元某感激不尽。”并当席口占一律,笑念道:“逋客而今不属官,住山盟在未应寒。书生本自无燕颔,造物何尝戏鼠肝!会最指天容我懒,鸱夷盛酒尽君欢。到家慈母应相问,为说‘将军礼数宽’。”完颜鼎闻诗大笑,对王渥道:“裕之诗才独步天下,将来定会成为一代文宗。”

-

次日郊猎,完颜鼎一马当先,飞骑绝尘左右开弓,连发数矢,箭箭中的,其余三人连同亲兵们一齐高声喝彩呐喊。王渥在马鞍上笑道:“良佐,你也来。”完颜彝依言飞身上马,奔驰中瞄准一只野狐弯弓搭箭,正待放弦,突然咔嚓一声,箭头断裂,坠于马下。那野狐回头看了一眼,见此情景,忽然咧开了嘴,竟似在冷笑。完颜鼎在马上看着,只觉全身毛骨悚然,背上出了一层冷汗,本能唤身边亲兵立刻射杀野狐,完颜彝却面不改色,反手从箭囊中另取了一支箭,扣弦瞄准,正待射出时,又听啪地一响,弓弦竟应声断作两截。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