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消失的瓷器(四)(第2/5页)
那都扯淡。
金晖缓缓眨了眨眼,压下翻滚的心思,难得没反驳。
为保万全,市舶司用的是老式记账法,很稳妥,但看起来效率极低,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金晖才翻完一本。
“太多了,我们人太少了。”
“你是不是想说,”秦放鹤也换了一本,笑道,“既然知道要查账,懂烧窑的人都带了一个,为什么不带几个书记官?”
金晖没有否认。
他最佩服也最讨厌秦放鹤的一点,就是只要露出丁点苗头,对方就能轻而易举猜出你的心思。
这无疑让他有种……没穿衣服的羞恼。
“因为账本只是一部分,”秦放鹤这次只挑固定地方扫了几眼就放到一旁,然后再拆第三本,速度极快,“很小的一部分。”
工研所那边已经把精通算学的天才们一网打尽了!抢不过,真的抢不过!
而且如果真要挨着细细地看,别说他们两个,就算把翰林院所有人都调来,没有十天半月也看不完!
可以,但没必要。
市舶司的账簿大致可分为两类:对公,对私。
而这两类又可分为两类:出口,进口。
其中对公的账本需要同步复刻,按月上报户部,户部再报内阁,内阁再交皇帝本人预览,层层审核,所以一开始就做得很细。
比如这本,“天元三十五年七月,杭州织造局出甲等无暇百蝶穿花、鱼戏莲叶、织金波斯菊提花缎各两百二十匹,朱红、鹅黄色素面缎各三百二十一匹,鸦青一百八十五匹……”
数量会精确到个位数。
哪怕差一套,查一文钱,户部那关就过不了,直接给你打回来,连夜重算。
但到了民间贸易时,就显得有些粗犷了,诸如“雨过天晴色荷叶杯百余套,海棠红童子连身壶二十余套……”
没有货物来源,没有成色品质鉴定,更没有精准统计。
也就是说,官方进出口贸易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问题出就出在民间贸易上。
而这也跟最初天元帝的猜测相吻合。
金晖皱眉,“百余套,一百零一套也算百余套,一百九十九套也算百余套,如此敷衍了事,成何体统!”
私商进出口都要纳税,数量对不上,就证明有人逃税!
“这个很难钉死,”秦放鹤的反应出奇平淡,“因为有损耗。”
这年头出海贸易风险极大,船毁人亡、血本无归的事时有发生,民间一夜暴富,又一夜破产的案例屡见不鲜。
经商,玩的就是一个刺激。
瓷器易碎,在当下的运输条件下,零损耗绝对不可能。
官方贸易少税,直采直供成本低,利润率自然高,就有余力研究防震技术。且海船技术先进,颠簸本就小,所以损耗率相对较低,可以精确到极致。
但民间商人疯狂逐利,且用的船只也不如官方那么先进,为了抵消高昂的税款和各环节成本,超载是必然的,导致损耗率居高不下。
往往运出去一百套,抵达目的地后只有四十套完美的,若一开始朝廷就收了一百套的税银,那这一趟海商们就只有赔本。
金晖皱眉,“空子未免忒大了些,自古无商不奸,必然有人以此谋利,不如叫他们事后凭碎片退税。”
高门大户内部不都是这么办的么,为的就是防止某些刁奴胆大包天,以损耗之名行盗窃之实。
“谈何容易!”秦放鹤摇头。
朝廷不是没这么想过,但新的问题迅速滋生:
跨海远航前后可能持续半年甚至一年之久,船上空间本就有限,让他们再把碎瓷片运回来?运回来再重新拼凑?
费时费力,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