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422章 《梁祝》再奏,如泣如诉(第3/4页)

曲子演奏到这里,交响乐团的演奏慢慢停下,转换成了小提琴的独奏。

这一段小提琴独奏,是这首曲子最关键的一段。

这场演出是否精彩,就要看独奏的小提琴,是否能演绎好这一段。

陆湘儿闭上了眼睛,纵情的拉着琴弓。

在她的心底,这首曲子就是为她而作的,她就是曲调里的祝英台。

每当夜晚,思念心上人的时候,她就会一个人站在阳台上,拉奏这首曲子,向世间的音符倾诉心中的情愫。

自从第一次在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公开演奏这首曲子之后,她不知道独自演奏过多少次。

仿佛曲子的每一个音符,都融入了她的血液里,融入她的脑海里,融入她的灵魂里。

她不需要乐谱,不需要指挥,只需要将心中的情感通过琴声宣泄出来。

在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融入骨髓的演奏节奏下,这段小提琴独奏,仿佛已经和她融为一体。

在她的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了两个人同窗读书的欢乐时光。

那本应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同窗故事,但她却看到了一个人的脸。

只不过,在这一段华彩乐段里,却有一丝丝遗憾。

这一丝隐藏在琴声里的遗憾,十分难察觉。

现场上千学生,没有谁能够听出来。

不过,台上的几位博导,别特是倪月生、何兆林,都听出了这段小提琴独奏的特殊之处。

明明是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同窗读书的欢乐乐章。

曲调里,却藏着一缕遗憾。

如果只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背景故事,这一段乐章,表达的应该是欢乐的读书时光,不应该有这一丝遗憾。

然而,人的演奏,和CD音频,和电脑合成音频的区别是什么?

那就是人的演奏,有情绪的表达,在细微处,有不一样的变化。

这才是艺术的真谛。

音乐的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远在变。

一成不变的演奏,那和一台机器有什么区别。

对小提琴演奏家来说,情绪的表达才是技巧之上所追求的东西。

一千个人对《梁祝》,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

艺术的真谛,就是用演奏去感染人。

而陆湘儿的演奏里,透出了不一样的情愫,让台上的几位波动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

只不过,几位博导听不出这一丝遗憾,到底是因为什么。

陆湘儿之所以表达出了这一缕带着遗憾的情愫,其实是心里对梁山伯和祝英台,产生了一丝羡慕。

梁山伯和祝英台曾经同窗一起读书。

她和方醒也曾经在同一所学校,却没有一起上课的经历。

她那一份少女心,忽然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

那一刻,她心中在想,要是能够早点认识该多好。

那样,或许就能像曲子里讲述的故事一样,一起上课,一起占位子,一起谈笑,一起抱着课本,走过学校的草坪。

只可惜没有在早的时候认识你……

小提琴的独奏结束之后,方醒的钢琴声响起,仿佛是在回应小提琴的倾诉。

方醒听懂了陆湘儿琴声中的那一丝遗憾。

仔细说起来,方醒又何尝不是这么想的?

不过,能够遇见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能够牵着手一直走下去,或许真的要前世修行千年才能攒下这份情缘。

前世的时候,方醒也曾有一份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恋情,但最终还是败在了现实里。

或许是爱得不够深,又或许是有缘无分。

方醒的钢琴声,在回应小提琴的倾诉,但没有去诉说这份遗憾,而是用琴声去告诉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陆湘儿听懂了这份回应,遗憾的情绪收了起来,换上了灵动跳脱的曲调,和方醒的钢琴声相呼应。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