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来自朱英的反击(第3/4页)
朱元璋之所以说内帑的钱财又变多了,是因为朱英才是整个大明最大的房地产寡头。
可以说每个府城最大的建造商,就是朱英名下。
不是没有世家大户,甚至是勋贵想要加入到建造的行业里。
朱英为了不让后世的悲剧再现,工人的血汗钱无法保障,因此在建造这块,设置下了很多门槛。
比如工人工钱。
并非是由承包建筑的商人结算,而是要提前打足了保障金到当地官府这里。
工钱是由当地官府安排的人,在经过于建造商核对后,进行足额发放。
因为在律法的规定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即便是房子建造起来了,地契也是属于朝廷,所以当地官府自然也要介入其中。
其包括工程质量的把控,也是由当地官府这边的其他衙门负责。
转了弯来说,各地府城的房子,多数都是朱英在卖。
这些个钱庄掌柜囤货居奇,恶意哄抬房价,实则很多钱都进了内帑的口袋里。
朱英没有先行控制住钱庄掌柜做这个事情,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素。
简单点说,就是收走这些私人钱庄,世家大户的流动资金。
“各地的营收目前还没有报上来,不过按照他们这个力度,怕是少不到哪里去。”
“京师如此高昂的房价,都能被影响到上涨两成,其他府城估计多的已经翻上数番,甚至是十来番都不夸张。”朱英笑着回道。
朱元璋下意识问道:“那得是多少贯宝钞呢。”
朱英耸耸肩:“不知道,估摸着数万万起步吧,哪怕是十万万贯宝钞,都有可能。”
“这么多?”
朱元璋显然有些吃惊,随后很快就恢复过来。
最近这两年啊,当真是钱不如钱。
曾经上千万贯宝钞的赋税,都能让朱元璋兴奋好久。
可自从大孙来了后,动辄数万万,十万万,真是叫人麻木。
原本宝钞提举司还要压着印宝钞,怕引发宝钞贬值。
现在呢。
一贯宝钞跟一两白银已经来到了一比一的比例。
然而大量的白银不断用来兑换宝钞,导致一定程度上大明的宝钞竟然不够了。
国库的准备金比印刷的宝钞还要多。
只能是不断扩建宝钞提举司,十二个时辰连轴转的进行印刷。
同样,大量的黄金白银不断流入到国库之中。
“要不大孙咱们晚点再收网?”
钱来得太快,即便是朱元璋都有些心动了。
这可是要比抄家还要来得更多啊。
朱英摇摇头:“拖太久不好,现在入场的都是钱庄这些大户,包括勋贵这些有钱的人家。”
“若是拖得久了,必然会有许多百姓也跟着入场,到时候收割起来,反而是坏了民心。”
“如今或许有些贪心之人,但数目很少,多数都在观望。”
现在不比后世,有网络传播,能够实时进行监控房价。
从京师的消息散布到全国,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稍微比较好的方面是这次事件主要集中在各地府城。
府城的官道都经过了改善,驿站的传播速度快,哪怕最慢的地区,一个月的时间消息也足够传过去了。
其中还有个时间差。
那就是各地负责潜伏的锦衣卫上报过程,同样也有这么久。
这个来回,可是上两个月了。
拖得越久,被套入的百姓自然就越多,人都是贪婪的,看到别人在大肆赚钱,哪怕知晓有一定的风险,可怎么会忍得住。
多数的百姓这才刚刚过上温饱线,高速发展的经济给人一种随便干什么事都能快速来钱的错觉。
很多人总能听到,某某同乡在哪里发了大财,衣锦还乡。
某某又赚了多少贯宝钞,在城里买了大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