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朱元璋的转变(第3/4页)
“京师之中,向来大户居多,大量的货物过来,大户们可全部购光。”
“除开江浙一带,臣想不到还有那些地方,有如此之多的大户。”
“不过有些相对来说还算富足之地,地方官府可帮忙采购,低廉卖给百姓,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法子。”
朱元璋听闻后,摇头道:“采买之事,不当是官员代办,如此一来,中饱私囊者众多,真到了百姓手中,反而只高不低。”
“说不准有些心黑的,强买强卖,价格反倒是比原先更高。”
“大孙曾言,商道之处,唯有以商治商,不可跨界而行。”
“这些采买之事,往后要是要交到商会手中。”
对于官员的不信任,是朱元璋从小就有的感官,加上大孙也说过,官员绝不能过于插手商道之事。
这就让朱元璋心里有了决定。
商道是一方面。
接下来,兵部,刑部,工部,吏部,也纷纷就太孙殿下目前所展开的一些策略,开始议论起来。
在兵部这边,主要就军政分离,包括防止卫所的糜烂等一系列事情,由兵部尚书茹瑺,发表自己的看法。
刑部这边,便就是新版大明律法的修订了。
工部这边的事情,就比较多了。
水泥,印刷,造纸,火铳等一系列的研究,制作,都是在工部负责。
单单一些想法和讲述,工部尚书沈溍,一人几乎讲述了大半个时辰。
反倒是吏部这边,能讲的事情比较少。
至于礼部,虽然没有尚书,也有礼部左侍郎在。
主要的方面,也就是近期科举的一些改变。
朱元璋听完之后,这才惊讶的发现,短短不过大半年的时间里,大孙竟然已经插足了六部之中的方方面面。
且一切有条不紊,按部就班。
一直到差不多日落时分,关于太孙殿下的讨论,这才堪堪结束。
“说说吧,现在大孙的路子,都已经摆在你们面前了。往后的路子,有什么想法的,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咱也都好生琢磨一方,总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依赖在咱大孙的头上吧。”
朱元璋开口说道。
在他面前的,可谓是大明最为顶尖的官员,掌控着大明前行的方向。
自然是要有作用的。
若是没有作用,那就换人过来。
什么事情都得等着大孙的安排,那跟傀儡又有什么区别。
朱元璋亦是不想让所有的事情,全都压在大孙的肩头。
这里过不了几天,大孙就要外出巡查。
要是大孙一走,这里的事情就开始搞砸,那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朱元璋可不想有那般尴尬的事情发生。
各部尚书听完后,开始沉思起来。
唯一稍感轻松的,也就是礼部左侍郎了。
对于礼仪章程,太孙殿下这边几乎从未插手过,自然也没有什么大动作的必要。
半晌,朱元璋都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
兵部尚书茹瑺这才起身作揖道;“启禀陛下,臣有一些愚见。”
朱元璋点点头,让其讲述。
茹瑺道:“如今国内之发展,一切都在顺利进行,而对于外臣,尤其是在朝贡贸易这块,可能是太孙殿下想要改善的一个重要方向。”
听到这句话,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
因为之前大孙就跟他讲述过,要把邸报卖到其他小国去的想法。
显然这个联系一旦建立,贩卖的自然不仅仅是邸报,其他货物也可一同进行。
茹瑺见陛下有认同的神情,便就壮着胆子继续道;“如今各方贸易,主要的反向便是在于地上。”
“现今咱大明天军,征讨倭国,海面之上,便就没了威胁。”
“海上之贸易,乘风而下,远超马车之速,像是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等地,亦是有其独特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