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一百八十章 新芯科技(第3/7页)

这也是为什么阿美利肯要通过各种手段或是逼迫、或是诱惑台积电去阿美利肯建厂。只是台积电被忽悠得一愣一愣,三星靠拖字诀无限往后拖延。

站在长远的眼光看,周新更偏向于芯片代工和芯片设计分开的模式。强如苹果,也要把芯片代工交给台积电。

唯一坚持下来的英特尔,它在整个生态上有极强的优势,服务器里的绝大多数软件,像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等等,全部是在英特尔芯片的生态上开发的。

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和调试才能达到稳定的状态。

如果换成其他公司的CPU,理论上应该是直接兼容没有任何问题,但实操过程中肯定需要大量地调试才能到达生产的状态。所以除非其他厂商的CPU,比如AMD实在好太多,否则公司没有动力去换掉英特尔的CPU。

未来一些国家会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把英特尔替换掉,这将给他们本国IT厂商们拓展了无限前景。

因此如果要采取英特尔的模式,周新将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强如英特尔走这条路都不算成功,周新同样没有自信。

在没有系统的前提下,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控制从芯片设计到芯片代工所有节点的,更别提还要去攀登上游的光刻机和高端材料。

涉及到的节点太多,采取创新型企业集群的方式可行性最高。

第二个问题是,周新在半导体领域表现得再优秀,也无法说服所有华国企业在这个时间点去搞国产设备和国产操作系统取代阿美利肯的it软硬件。

因此政府适当倾斜资源,靠市场化培育起一批集成电路领域有竞争力的企业,在18年之前这些企业就能够在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靠自身能力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那么在18年之后,宏观环境变化下,这些企业将依靠华国市场迅速成长起来,取代外国产业链。

这也是为什么周新很看重张江的原因。

在原本时空中张江并没有发挥出规划的作用,离成立张江高科园区时候的规划有差距。

而周新希望靠新芯科技这一样板工程,和资金优势来吸引人才和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新芯半导体和新芯光刻机只是第一步。

而Matrix则是第二步,后世苹果靠着手机的高利润率,可以在手机芯片领域不计成本地提高性能。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能够通过iphone的品牌溢价实现盈利。

高通设计芯片则需要考虑成本,即便采取最先进制程的安卓手机,他们的价格也无法和iphone比肩。

另外多说一句,那就是在芯片制造领域,工资成本只占营收的零头罢了,最贵的成本来源于设备折旧。

只有靠matrix成功,形成高利润之后,靠着高利润在芯片领域提高性能。

在这个阶段,中芯国际是不会被国外卡脖子,在订单倾斜下,可以赶上国外的最先进进程。

当中芯国际赶上国外最先进制程后,再逐渐让国产芯片供应链进入中芯国际供应链中,从测试开始做起。

这样才能形成正向循环。

周新在去张江调研的时候,心想他这样搞了之后,大量半导体企业坐落在张江绝对会导致张江的房价飙升得比想象中更快。

后世即便像周新这样创业小有成就的人,也会看着魔都的房价咬牙,买又觉得不值,不买又感觉缺了点什么。

新芯科技在张江的进度,比周新的预期更顺利。

和新芯科技的顺利不同,关建英在推动和中芯国际的合作过程中,非常的不顺利。

按照原本时空,中芯国际的250nm制程将在2001年9月试生产,在2002年一季度开始量产。

也就是说新芯光刻机目前的220nm样机完全能满足中芯国际的要求。

关建英作为新芯科技的总经理,同时也会负责新芯光刻机的部分业务,在他看来,华国出现了新的芯片代工企业,还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张汝京创建的。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