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神佛留名(第2/2页)

原来是阿宫给与弥罗诸多名字的同时,菩提子之灵也是明悟了自身根本,而在其明悟的瞬间,亦是为弥罗提供了三个名字,【佛道·从七品须陀洹】、【佛道·从六品斯陀含】和【佛道·从五品阿那含】。

这三个名字源自于小乘佛法中的四果,第一个须陀洹果,又称入流果、预流果,为四果之中的初果。

在佛经之中记载,若能永断身见、戒取、疑三结,则得须陀洹果,不堕恶道。

所谓结,喻心念之缠缚。

其中戒取结指的是被一些世俗戒条与观念所束缚,最典型的就是过度的礼教规矩。

疑结指代的是对自身所学有所怀疑,放在佛道之中就是对佛法生出质疑。

最后的身见结就是菩提子之灵先前的状态,分不清自己和妙菩提的传承关系,因此菩提一明悟自我,勘破身见结,立刻便证了须陀洹果。

放在仙道之中,须陀洹果就类似于凝真境前后的修行,是对自身佛法的汇总和凝聚,而其上的斯陀含果,又称一来果、更来果,是四果之中的第二果。

在佛道中记载,须陀洹能常思维身非我、受为苦、心无常、法无我,依正思惟所得正见断恶修善,持戒、布施,贪、嗔、痴三结减轻。

简单讲,这个境界就是逐渐对世俗间之财、色、食、名、睡和者色、声、香、味、触,起了远离之心,种种欲望从根本上减少了,而这方面菩提同样没有多少,加上其佛法底蕴和修为,自然是迅速得证。

再往上的阿那含果,又称不来果、不还果,是依正思维精进勤修,得贪、嗔、痴三结尽断,不复再起的上乘境界,类似于天一境界修行圆满,随时可以前往天外佛门净土之中,求证阿罗汉果位。

睁开眼睛的菩提子之灵,看着弥罗,又看了看阿宫,此刻的他丝毫不逊色尸罗僧人,立刻察觉到先前的细微变化,伸手一点,亦是有不少佛道的力量汇聚,散入虚空之中,化作金刚、珈蓝等等虚影,填补弥罗在佛道上名字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