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第3/3页)

考验母女默契的时候到了。

余秀兰也秉着气儿,不回应不躲闪。

气氛严肃正经地像是在开国家会议。

最后,余秀兰先绷不住,问:“你想要多少?”

“留出添给姐姐的嫁妆钱,剩下的都捐了。”

赵柯只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力为这场灾情贡献一点力量,“这本来就是报社给我的奖励,我已经得到了其他的好处,拿一部分钱回馈回去,不是损失。”

“而且咱家还在大队投了钱,会回来的,我也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人。”

余秀兰嘴上骂赵柯“败家子儿”,实际赵柯朝她要钱干什么,她从来没阻拦。

这一次也是一样。

余秀兰最终还是去屋里拿了钱出来。

第二天,赵柯和赵新山六点便出现在大队部。

前半个小时,只有牛会计来捐了二十块钱,唐副队长捐了十块钱。

三个小组长一人捐了五块钱。

他们都算是大队的干部,响应大队的号召,起模范带头作用。

紧接着,知青们一起过来,捐了三到十块钱不等。

没有社员来。

第二个半小时,仍然没有人来。

第三个半小时即将过去,赵新山叹气。

这时,有人敲门,满头白发的许正义站在门口。

赵新山意外又不意外,“老许,你……”

许正义从兜里掏出二十块钱,“这是我家捐的。”

他放下钱就走,背影略显佝偻。

赵柯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良久,郑重地写下许正义的名字和捐款的钱。

又等了十来分钟,赵新山站起身,“算了,收拾收拾,送去公社吧,也不少了。”

赵柯坐得极稳,“说好八点就八点,早一分都不行。”

赵新山来回踱步,看了一眼窗外,又坐下。

而他屁股还没坐热,外头忽地传来嘈杂的声音。

赵柯和赵新山纷纷探头往外看,瞬间失语。

一群社员们乌龟一样背着满满登登的东西出现在大院儿里。

有的肩抗麻袋,有的挑着扁担,有的脖子上胸前胸后挂着布袋……压得背都挺不直。

人太多,进不来屋,赵柯和赵新山赶紧出去。

社员们袋子一掀开,茄子豆角萝卜黄瓜鲜玉米……啥都有,甚至有人还弄了一捆大葱,这还不算夸张,还有一袋子带着泥的泛着青的土豆。

全都是新鲜的,他们可能早起去地里现摘现挖的。

赵新山拿起一个小土豆,“这土豆还没成呢,拿来干啥?”

“咋?不是说一抔米都行吗?这都是我现去地里抠的!嫌乎就还我,我家秋天都没土豆了!”

赵新山闻言,高声道:“行,咋不行!”

赵柯也弯起嘴角。

同一个国家,同一种语言,同一个历史传承,同样是炎黄子孙,灾难发生,所有人都是命运共同体。

而黑土地的人们永远起着最高昂的调子,用最奔放的方式,诉说着最朴实的善良。

因为有一群这样的人,这片土地才福气绵延,万代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