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7页)

许季陵撸起袖子,对上已经成为首辅的胡阁老也不虚,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太/祖皇帝时期辩到了本朝,互相不知扔了多少史料,斗了个旗鼓相当。

最终,胡阁老冷哼道:“据传海外有天赐良种亩产惊人,活人无数。许御史你且说,你知道了这个消息,还会拦着朝廷开海禁吗?”

许季陵神情一滞,第一反应就是,“既然是天赐良种,怎么可能不降在大齐?”

第二反应则是,“就算此事为真,朝廷也可特地派出官船出海寻找,不必开海禁,让临海百姓全都被利益蒙了眼,更不能让那些狼子野心的蛮夷将船开到我们大齐的海边,妄图登岸!太宗皇帝在位时,就有金发碧眼的蛮夷开着大船而来,满口鸟语,还同我们大齐水师战了一场,最终不敌我们,灰溜溜逃走。这些个蛮夷,能有什么好东西?”

许季陵就是最纯粹的天/朝上国心态,看哪个国家都是蛮夷,拿鼻孔瞧人,从未将他们放在眼里过。

这也是大多朝臣的心态。

胡阁老却反问他,“你上下嘴皮子一动说得轻巧,真到要赈灾的时候,你来出钱粮?”

许季陵讷讷,“那不是还有倭岛运来的金银吗?”

胡阁老冷笑,“没有粮食,给你再多金银,你能填饱肚子?”

更何况萧景曜曾经提过,说是不能一下子让大量白银流入市场,这样会造成什么通货膨胀,以前一百文钱就能买到的东西,以后可能就要一两银子才能买的到。

两相一算,合着倭岛那边的金银等于没运。

还耗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

那岂不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忙活了好几年,以为自己发大财了,国库满满当当,结果还亏了本?

这样赔光裤衩子的买卖,胡阁老必然是不能干的。

现在国库里,从倭岛运过来的黄金和白银都是单独存在一个库房的。胡阁老还汲取先前银库失窃案的教训,每天查府兵查得可仔细了。就算他现在不在户部,都会时不时问一声现任户部尚书守银库府兵的情况。

看来是被上次的银库失窃案给弄出了心理阴影。

关于开不开海禁一事,朝中又陷入了僵持。

萧景曜也猜到了他那封奏折一递上去,朝廷不知道要吵多少次架。

这会儿萧景曜还有点小遗憾。遗憾自己现在不在京城,不然的话,萧景曜还能再来个舌战群儒,和其他反对开海禁的官员们一决高下。

别说许季陵有些想念萧景曜,萧景曜也有些想念许季陵了。在闵州当总督,都没人跟自己唱反调了,萧景曜现在实在想高歌一曲,“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废话,闵州官场一大半官员都被萧景曜给关进大牢里了,谁还敢和他唱对台戏啊?

像郦照磨这样不和邓书棋等人同流合污的官员终于等到了得见天日这天。不用违背良心的事,不用拍上峰马屁,不用左右逢源,不用想方设法给上峰送礼,只要有能力,就能被提拔。

萧景曜用一场大清洗告诉闵州所有的官员——

闵州官场,能者居之。

只会阿谀奉承送礼走后门,滚蛋!

和豪强沆瀣一气的,哦,这个已经蹲大牢准备砍头了。

闵州上下风气为之一清。

萧景曜再想做什么事,其他官员只有附和的。

萧景曜却笑道:“不必当惊弓之鸟,我惩治人,都讲究证据。你们既然没有干作奸犯科之事,面对我,又有何惧?我若有哪些不妥之处,你们尽管指出来。毕竟我才来闵州两个月,对闵州的民情自然不如你们了解。我们是要一心为闵州百姓带来好日子的,有不合适的政令,你们得及时告诉我。”

郦照磨对萧景曜的性格更了解一些,好歹也是和萧景曜相处了一阵子的人,郦照磨面对萧景曜,倒是没有其他官员那么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