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生物学,农学和医学的地基(一)(第4/6页)
赐了大量的钱财甚至是侍卫给他,让他可以安然的周游各郡,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齐民要术》写完之后,一定要送来都城。
贾思勰欣然答应。
看到这里,他惊喜的道: “这是酿酒和做豆酱。”他目前正写到这一章节呢。
只是,原来这里面的发酵原理竟然是和“微生物”有关。天幕上依然还是在讲他——
【还有嫁接和扦插,同样是关于植物繁殖方面的生物技术,即使是现在也还在广泛的应用。】仙画中出现了《齐民要术》一书,翻开后找到了其中关于“嫁接”的记载。插者,弥疾。插法,用棠、杜。棠,梨大而细理;杜次之……在农学卷中出现过的贾思勰正在指导农人们嫁接梨树。
“要用棠梨来做砧木,结出来的梨子好吃,个也大,杜梨就稍微差一点。”贾思勰不厌其烦,面对围过来的农人,讲了一遍又一遍,非常的细致:“不要损伤了树枝的青皮,不然很容易死。青皮对着青皮,枝干对着枝干,这样才能让它们结合
在一起。
有农人不解: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接木?直接用梨的果核种下去不就可以长出梨树来了吗?
贾思勰温和的道: “这样长出来的梨树,很晚才会结果,而且肉质并不细嫩。往往十颗子只有两颗才能长成结果的梨树,其余八颗都只能长成杜树。还是接木更稳妥一些。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关于接木和实生木的解释,其实就是生物学上面的遗传分离现象。当然了,他只是归纳,但是并没有触及到现象的本质原因。但作为几千年前的古人,能够有统计的思维,还能归纳,已经是很难得了。
】
哇,梨树居然是这样种!有小朋友撑着双颊,口水都要掉下来了: “我喜欢吃梨。又想起自己在家中院内偷偷埋下的梨核,垂头丧气: 原来这样种种不出来好吃的梨子吗?那嫁接看上去好复杂啊。
他的娘亲摸摸他的头: “无妨,到时候让你爹爹找来其他梨枝,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这嫁接的法子。说不定也能种出很好吃的梨呢?
小男孩开心的点头: 嗯!
贾思勰和其他的农学家譬如赵过等却在思考仙画中说的“遗传分离现象”。
贾思勰以往很少想过发酵、嫁接这些事物的原理,但现在他却隐隐明白,所谓的生物学,或许就是研究“为什么会这样”。
而他,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知道了为什么会这样,说不定种梨之法也可以用于种其他的东西,发酵之法也可以用于制作别的,
【而动物学方面,华夏古代的育种工作做得极好,之前UP主讲达尔文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的《本草纲目》上的内容,就是关于金鱼的品种培育。】
【金鱼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金鲫鱼演化而来的,南宋时始见于记载,明弘治年间开始外传,现在金鱼已成为遍及全球的观赏鱼。】
漂亮的金鱼在水池中和玻璃缸中游曳。
有尾部如纱一般飘荡的,有头上顶着五彩狮子头的,也有鳞片闪闪发光如同珠宝的。而一个箭头出现,将它们指向自己的老祖宗—-—条平平无奇的银白色鲫鱼。
【这直接牵涉到了生物学中杂交育种和进化的知识。也难怪进化论的老祖宗达尔文会提起这一点来。】
【对于动物的杂交育种,咱们的老祖先们是有一套的,不只是金鱼,还有骡子。】
【骡子就是马和驴杂交诞下的后代,适用性强、耐力足,性格温顺还好养。除了不能繁殖和爆发力弱之外,可以说是零缺点。因此也成为了古代常见的运输工具。】
有着长长耳朵的骡子长得介于马和驴之间,只是肢体略微狭窄了一些。它们在宅院内被蒙住眼睛,拉着石磨不停的转圈。
在战场外,在官道上,往往也都能看到一队一队拉着辎重和货物的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