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31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四)(第3/6页)

刘彻已经完全没有刚才的脸黑迹象,反倒愉悦非常。

朕用人的确是不拘一格。在这上面,他有着强烈的自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夸!再多夸一点!

想听。

赢政心里都酸得冒泡了,看看人家这济济的人才!

当然了,他文也有李斯,武也有蒙恬王翦,但作为一个帝王,谁会嫌弃自己朝中的人才多呢!

而且,仙画还没怎么夸过他大秦的人才呢。

他面无表情,实则心里酸得冒起了泡泡。

李世民不酸。

他笑呵呵的看着众臣:武帝用人的确大胆独到!身边不少治世之能臣。不过,朕的大唐也不差,众卿家必定也能如汉武群臣一般,青史留名!”

汉武帝有他们,而他也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该知足了。

众老臣们被李二凤感动得泪水连连,连忙躬身:“陛下乃不世之明君,我等愿为大唐为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君臣一时之间执手相看泪眼,肉麻兮兮。

李世民也在心中想,看来后世所说的科学思维与实验也有关系。那赵过,即使只是

种田也知道先试验,看来,朝廷的政策也应如是。

有的时候,贸然推广下去只会收获到与自己想要的相反的结果。

李二凤不知,受仙画的潜移默化,他已经琢磨到了一点科学思维的内在本质。

【可惜的是,赵过没有著作留下来,要等到西汉后期的汜胜之,编著了《汜胜之书》,才有了华豆历史上最早的一本农业典籍。】

【汜胜之的生平在史料中没什么记载,只知道他在汉成帝时期任议郎一职,然后在京师地区指导农业生产。他在工作中可能有所感悟,于是就将自己的所得和民间的一些优秀经验包括什么时候耕田、什么时候收种、留种、育种,以及如何积肥等等一些十分详细的技术经验,汇编在一起,这就是《汜胜之书》。】

【这上面的优秀经验,一直到了隋唐时期都还在被人不停的引用。它也与后世的《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一起被称之为华夏古代四大农书。】②

西汉。

汇胜之正在自己家中的书房里奋笔疾书。

妻子送来点心,看他清瘦的身体很是心疼:你说你,人家当议良的天天待在官舍里,就你,愿意往田里跑,晒黑了不少,成天累得要命,也不知道图什么。

汜胜之笑道:“我只是看着瘦,但实际身体可比那些成天久坐的好多了。”

妻子将点心放下来,还是有些不满:“儿子从官学中回来,都说别人笑话他父亲是个田舍郎。”

汜胜之不以为意:田舍郎就田舍郎。这等瞧不起农人的人,叫他少与之来往。

妻子还想说,正好仙画开始了,她索性找了座位坐下,和沼胜之一起观看起来。

然后就看到这一段。

她不可思议的转过头来:“这上面不会说的是你吧?”

她当然知道自己夫君这段时间正在编著农书。一开始的时候是觉得很不靠谱,农书有几个人会看?如今士人们都看不起农人,轻易不会下田。说不得,这农书只会浪费家中笔墨。

但,夫君居然靠这个青史留名了?

汜胜之哈哈大笑:你看,田舍郎也是有田舍郎的好处的!

他更好奇的是,不知道和自己的

农书并列的其他几本写了些什么内容?耕作之法是不是在后期还有改善?

如果是的话,那农人们的苦也能淡一点了。

【《汜胜之书》后,北魏的贾思勰编著了《齐民要术》,对《卫胜之书》也多有引用。】

【《齐民要术》堪称古代农书之首,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里面关于农业的方方面面,写得很详细。里面裹括了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等等各个农业学科的知识!基本上摊开《齐民要术》,咱们现代农业大学里的各个大分类的学科都在里面了,这还是一千五百多年的古人写的,相当于他一个人建立了一整个农学体系,就问你牛不牛?!】③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