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8章 易瑾茹房虫儿(第3/3页)
“也是。”易瑾茹琢磨了一下,“算了,不看了,先回去,我好好合计合计。”
“哎,你怎么来的啊?”
“开车啊,丰田小霸王,红色的。”易瑾茹从兜里掏出个车钥匙,嘚瑟的说道:“霍天说给我配个司机,我哪用得着啊,学了半个月,我就开的有模有样。”
“呵,那我自己走。”
“走吧,不用管我,你晚上回不回去吃饭?”易瑾茹摆摆手说道。
“不了,晚上跟人约好了,在外边吃,明儿晚上再回去。”
“不在店里,在院里吃。”
“知道了。”
……
离开了文化宫,南易就找了个地方打电话给房翀。
“老房,帮忙弄个目录,四合院的,价格在五十万以下的那种,最好是二三十万的。”
“行啊,你什么时候要?”
一听南易的要求,电话对面的房翀就是一喜,“老南讲究,成三破二,每次都不会让自己白帮忙,这些年,透过老南的关系,自己捞了不少。”
“不太急,我帮我妈要,这样,明晚你有空没,有空的话上我家吃顿便饭,我介绍我妈给你认识。”
“我当然有空,芦草园胡同对吧?”
“对,就是你经手的那套。”
“成,我明儿一下班就过去,告诉你个消息,木樨地那边,发改委的宿舍楼就要交付了,房子有的多,那儿的房子绝对好,你要有兴趣赶紧跑跑。”
“谢了,先这样,明儿见。”
“明儿见。”
对房翀给的信息,南易没什么兴趣,为了一两套房子欠人情,他的人情很贵,不会浪费在这种小事上。
打完电话,南易就直奔中关村过去。
在中关村有一家点子公司,老板叫何洋,这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京城一家化工厂,1988年,32岁的他辞职下海,成为了一个“点子个体户”。
他想去《京城晚报》登招聘人的广告,报社让他先去人才交流中心开证明,中心的答复是个体户不能登招聘广告,他情急之下就满大街去贴广告,结果下午果然来了四个人,定睛一看,是四个市容检查队的,让他一张招贴罚款一块钱。
就这样,何洋的研究所几年下来只有他一个职员,而他却靠给企业出点子创了一条路出。
一家塑料厂的一次性塑料杯大量积压,何洋出点子——把京广铁路沿线站名印在茶杯上,再印个小地图,在铁路沿线的火车上卖。
塑料厂一试,果然大灵。
一家灯具工厂的台灯卖不出去,何洋想起海湾战争中大显神威的爱国者导弹,便建议工厂设计一种爱国者导弹形台灯,样品拿到香塂的博览会上居然脱销,何洋收到6万元酬金。
金华火腿已有800年历史,但近年销路不畅,何洋出点子说,为何不把火腿开发成罐头食品呢?
就这一句话,何洋收到10万元的点子费。
在任何时代,像何洋这样的聪明人都是一个“宝”,而在当下,产品积压和缺乏创意是所有大小公司共同的困扰,何洋似乎总是能够一语点破天机,通过一些聪明的主意让滞销商品顿时变活。
如今何洋已经在京城这一片小有名气,他就开拓了一下经营范围,除了给人出点子,还开办讲座,南易刚才打电话的时候不经意在电线杆上一瞅就看到了一张小广告,今天就有一场讲座,他打算去听听。
到了中关村,寻摸到地方,花了九百大洋买了三张门票,南易三人坐进了一间原来不知道是什么用途的房间里。
一共四十来个座位,座无虚席,南易三人来得堪堪好,再晚点就没位子了,四下打量一下,在座的不少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开厂的私营老板,有的看着像是国营厂供销科的。
别问南易是怎么分辨出来的,这个年代信息交流还比较闭塞,不同职业的人,因为工作的环境不同,交际圈也不同,往往身上会透出不同的气质,有的比较明显,若是和南易一样和各种人打交道,平时又比较细心去观察和总结,自然能做到正确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