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第2/3页)
自行车的辉煌期是八十年代,现在市场已经饱和,现在是电瓶车、摩托车和汽车的天下,投资它等于把钱扔进水里。
缝纫机也是同等情况,没有投资的必要。
至于手表厂,国外手表大量涌入国内,国产手表没有一席之地。
她指着前面的北京日化四厂,“这个厂生产什么?”
张安康道,“紫罗兰雪花膏,卖得很火的。”
苏念星叹了口气,未来外国货涌入市场,大量的韩货化妆品便宜又舍得打广告,高端市场还有日货和欧美。这个品牌的销量只会越来越低。
看着这些厂,她突然没有投资的兴趣,如果她合资,她就拿不到工厂的大权。如果她全盘买下,但是她又必须解决国企工厂的冗员问题,买下他们的工龄,根本不划算。还不如买下地皮,自己盖厂,自己买设备。
可就像她之前担忧的那样,她找不到信赖的人才。
除非她留首都,把框架都搭建好了,然后找到可以信任的人才交给对方管理,她才能回香江,然后再派遣香江的管理人员过来当老大。
她看了一圈单子,唯有一家保温瓶厂可以投资。不过这个工厂全部拿下也不知多少钱。
她随意点了自行车厂和保温瓶厂,表示先去看看。
张安康示意他们上车,很快就到自行车厂。
厂长带着厂里的领导站在门口迎接,上方还拉着横幅“欢迎港商前来工厂指导”。
当苏念星等人下车时,这些人敲锣打鼓,热烈欢迎。苏念星只觉得尴尬。梁督察等人看着一头雾水。
张安康示意厂长给苏念星讲解。
这个工厂真的很大,除了有生产车间,还有各种部门,苏念星听都没听过,她爸的工厂算是很大的上市公司,都没有设立这么多福利部门。有企管办、质管办、房管科、行政科、膳食科、幼儿园、医院、技校、职工大学……
苏念星疑惑看着这些部门,问他们是做什么的。
厂长解释,“企管办是负责牵头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方针。”
这个还能理解,但是房管科,对了,这时候的工厂还送房子。这开销肯定很大。
幼儿园、医院、技校和职工大学全都要花钱。
她问厂长,“有没有算过你们厂生产的一辆自行车成本是多少?”她指了指部门的门牌,“算上这些花销。”
厂长道,“一辆车大概是120。”
苏念星提醒他,“可我在外面闲逛,一辆自行车才卖150。”
一辆车只赚30,这还不包括运费,难怪濒临倒闭呢。
她冲张安康道,“如果我要买下这个厂,会全资,但是我不会要这么多的无关人员。幼儿园等等这些东西全部砍掉,我只负责出员工的工资。”
张安康笑道,“应该的,这些是计划经济时代,是厂里的福利。如果改成私营,自然由你说了算。”
厂长欲言又止,被张安康狠狠瞪了一眼。
接下来,苏念星又去看保温瓶厂,这边的情况与自行车厂的情况差不多,一样设立那么多无关部门。这么庞大的非生产部门人吃马喂,再赚钱的工厂也撑不住多久。
她离开厂子,向张安康询问,“这两个厂子如果全部买下,我一个员工都不要,重新招聘。价格多少?”
张安康微微有些惊讶,“一个都不要?”
“也不是不要。是我重新招聘有能力的人才。没能力直接辞退。”苏念星又道,“不过我会派自己信任的管理人员和财务。”
也就是说她只会招底层员工和小中层管理员工。
张安康之前已经询问过这些厂的报价,“这个自行车厂已经被拆分了。85年的时候自行车总厂将所属的红光机械厂、机械配件厂、自行车飞轮厂、手闸厂、自行车车铃厂、自行车零件三厂共 6 个自行车零件生产厂划出,各自独立。这个厂只能生产机械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