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我管你怎么想(第3/4页)
因为质量好,刚面世的棉布卖到北戎,可以卖出丝绸的价格,一本万利。
托袭红蕊大力筹谋银监,下发国债,清点人口,重编田册,再加上发战争财的福,大齐国库终于从年年财政赤字,迎来了大暴富,户部人简直把嘴都笑咧了。
不过财政刚到账,就被袭红蕊搬走还内帑的债了,如今皇帝的私库,已经成了她的私库,公是公,私是私,钱还是放在自己手里,腰杆子才硬。
那户部能说啥呢,这钱不就是人家借的吗,上面大领导左手进右手,打工仔能说什么呢,娘娘你开心就好吧。
稳定了战局,又将财政大权彻底收归手中,袭红蕊就开始准备下一步行动了——遏止献纳。
大齐文人盛世,几乎能考科举的都要去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官的待遇太好了,只要考中举人,就可以享受特权,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合法的不纳税。
为此,许多人都会以各种理由“献纳”,将自己的田产寄在官身上,来合法避税,大户藏田,用的最多的就是这种手段。
这一举措不说让国库收不上税来,还有更严重的一点,就是让每个小官身后,都合情合理地聚集一堆地方豪强势力。
下层执行机构太臃肿,皇权就会失威,这是很容易想到的事,袭红蕊现在就是皇权,她怎么可能允许这种事继续下去。
所以她一上位,就开始推行新策,不管是举人还是官员,养当然还是要养的。
但是国家去养,国家给你发田,国家给你发钱,你不允许接受民间的私纳,限制数量。
此举一出,满堂哗然。
在此之前,袭红蕊一直在砍大户,他们虽然受影响,但没有太大,所以也就在强压下顺从了。
万万没想到,现在这一刀,直接砍在他们身上了。
于是满朝大臣,前所未有的“忠君爱国”起来,原本平静的朝堂,立刻成了菜市场。
袭红蕊还是掏掏耳朵,没关系,你们继续说,我能听一句,就算你们赢。
她在公布这项决策的时候,就没准备接受反对意见,触及自己利益,当然会引起反弹,一个歪了的屁股,他嘴上说的话听起来再有道理,也是放屁,所以袭红蕊只要把另一半人的屁股,也变歪了就好了。
于是与之相配套的,就是减免小农赋税。
民间盛行献纳法,除了豪强兼并土地外,还有就是苛捐杂税太多,普通百姓不得不把自己变成某个人的私产,来对抗朝廷的盘剥。
而朝廷为什么盘剥,因为收不上税来,越藏越收不上税,越收不上税越盘剥,恶性循环。
既然如此,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按人头计算田亩数,不超出规定数额的,像无产雇农一样,只按人头交钱税,其它杂七杂八的税赋,全都免去,超出数额的,再另行税法。
如此一来,得利最多的肯定是小农百姓,而无产百姓也看到了攒钱买田的希望。
任何时候底层人都是数量最多的,身为中部结构的执行者,中部官员如何彻底摆脱来自下层的影响呢?
所以袭红蕊毫不犹豫再次大肆发报,拆开掰碎地对民众科普“献纳”之害,重整税法的重要意义,和此项国策推行下去,他们能获得的好处。
不仅如此,袭红蕊还要顺道改革军制,给士兵提待遇。
只要成功废止“献纳”法,国库就有钱养你们了,你们说支持不支持?
经由换币、集言司,以及种种安军定民之策,下层军民已经对袭红蕊有了一种盲目崇拜,一听娘娘又为他们谋福利了,大好人啊!大好人!
至于那些反对袭红蕊政策的,呸,说的还挺好听,什么为了国家稳定,不就是为了自己捞钱吗,大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