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2/3页)
根本用不着明军出手,建奴没准就会陷入内乱,自相残杀。
然而崇祯却给他们兜头浇了盆冷水,冷然说道:“不就是死了一个多尔衮么,有什么可值得高兴的?你们如果以为多尔衮一死,建奴就会陷入内乱,八旗就会自相残杀,最后肯定会大失所望,建奴不会内乱,八旗更不会自相残杀。”
“圣上,此事怕是未必。”王家彦反驳道,“多尔衮暴毙,小皇帝福临又年幼,以多铎为首的八旗贵胄肯定会生出非份之想,一场内乱恐怕是免不了,正如当初老奴以及黄台吉暴毙之时,建奴也是两次险些暴发内乱。”
崇祯道:“可是最终,不也没有暴发内乱?”
“那是因为有黄台吉、多尔衮。”王家彦说道,“建奴的八旗贵族多鲁莽之辈,但是黄台吉和多尔衮却是建奴中少有的智者,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忍让,才让建奴避免内乱,但是此时的建奴内部却恐怕已经没有黄台吉、多尔衮这样的睿智人物。”
“未必。”崇祯心说道,布木布泰的睿智未必在黄台吉和多尔衮之下,单论政治手腕没准尤有过之,不出意外的话,北京城内的大局已经定下来了,小皇帝福临怕是已经亲政,也已经真真正正的掌握了皇权。
“可惜。”王家彦生出了跟孟学礼一样的叹息。
“要是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多尔衮的死讯,没准已经拿下北京了。”
崇祯对此却是不以为然,摇头说:“拿下北京从来就不是问题,真要是铁了心不惜代价的猛攻,北京早就拿下来了。”
“我们的问题是要毕其功于一役。”
“要不然,就算北京城拿下来了,但是在兖州府、山海关还有天津卫却分别驻扎着建奴的几十万精锐,那时局面才反而复杂。”
“几十万建奴一夜之间变成流贼,就麻烦。”
停顿了下,崇祯又道:“所以这根本不算错失良机。”
王家彦和徐应伟等士子转念一想,圣上说的也在理,时至今日,大明想要的已经不仅仅只是光复北京,而是要毕其功于一役。
正说话间,一个国子生匆匆进来。
“圣上。”国子生向崇祯敬了记军礼,禀报道,“朝阳门外又捡到一封箭书。”
高起潜当即上前从国子生的手中接过箭书,没有封火漆,甚至于也没装信封,就是将信纸卷成筒穿在了一支箭矢上。
确定箭书没有机关陷阱,高起潜才取下书信递交给崇祯。
崇祯看完书信一下乐了,笑着说:“有意思,范文程还有宁完我要在今夜子时献城,让我们准备好,只等子时一过就从东直门杀进城内。”
他们刚刚还在哀叹错失良机,结果机会就来了。
“献城?”徐应伟、郑森和江天一等士子闻言愕然。
王家彦却急声说道:“圣上,范文程和宁完我两人不可信。”
“王卿,你方才不还说,建奴有可能会因为多尔衮之死而陷于内乱么?”崇祯扬了扬手中书信又道,“既然如此,范文程和宁完我为了活命,献城也是不足为奇吧。”
“圣上,话虽如此,还是需小心。”王家彦说道,“以免中了两人的奸计。”
崇祯道:“王卿是说,范文程和宁完我只是诈降?意图诱我大明天兵入榖?”
“难说。”王家彦道,“无论如何,范文程、宁完我二人在黄台时、多尔衮时代都是建奴的心腹谋士,曾为建奴立下汗马功劳,两人自知罪孽深重,所以轻易不会反正,此番突然射书说要献城,就十分可疑,不可不防。”
“也好。”崇祯笑着说道,“那就不理他们。”
崇祯也觉得范文程和宁完我是诈降,因为这违背人性。
像姜瓖、吴三桂这样的武将还有可能反水,但是像范文程、宁完我还有洪承畴这样的汉奸文人,是绝对不可能反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