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战略(第2/3页)
这幅舆图将整个巨大的墙面都占满。
保守估计,至少有六米高十多米长。
“万岁爷,这是老奴带着宫中的几个奴婢,花了半个月时间绣的。”
高起潜指着巨幅舆图,一张脸笑成了雏菊:“舆图之上的每一座山,每一道河还有每一条道路,都是按照内务府新绘制的全图绣出的。”
内务府那边已经把大明的全图给绘制了出来。
必须承认,这版大明全图跟后世的地图已经非常接近。
数年忙碌,大明的基础学科陆续的建立起来,其中就包括地理学科。
“高伴伴,你有心了。”崇祯忍不住赞了一句,太监是真懂得侍候人。
有了这一幅大明全图,以后再有涉及到事关明清两国之争的决策时就要直观得多,有了地图就是方便,一目了然。
朱慈烺扫了一遍舆图,又扭头问崇祯道:“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
崇祯注意到刚才朱慈烺打量的是四川省,便问道:“你是不是想问,父皇为何要在年初发起四川之战?”
“就是这。”朱慈烺不解的问道,“今年还有明年,是积蓄国力与建奴进行决战的最关键的两年,这时候难道不应该积蓄力量?”
崇祯说道:“积蓄力量是对的,但也不能因噎废食。”
“因噎废食?”朱慈烺不解的问道,“父皇此话何解?”
崇祯说道:“父皇的意思很简单,四川之战并不会消耗太多的国力,更不会影响到与建奴的战略决战,却反而可以通过四川之战进行练兵。”
“练兵?”听到这,朱慈烺就有些明白崇祯的用意了。
“没错,就是练兵。”崇祯道,“新军参加实战的机会还是有些少了,平定云南之乱只用了两万新军,盖州卫加大沽口也只是出动了一万五千新军,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新军先参加了云南之战,接着又去了盖州卫或者大沽口。”
“这就使得拥有实战经验的新军数量严重不足。”
“截止到目前,有实战经验的新军只有不到十分之一。”
27万新军只有不到3万人拥有实战经验,这个比例确实是低了一些。
说到这里一顿,崇祯又道:“如果这个时候与建奴决战,明军相比建奴就会存在一个最致命的弱点,实战经验太匮乏!”
缺乏实战经验,结果是灾难性的。
尤其是在开战之初,将会蒙受巨大伤亡。
因为建奴那边几乎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因为这,崇祯才发起了四川之战,并且把将近一半的新军调到了四川,目的就是为了让新军将士接受战场锻炼。
尽管乱兵的战斗力远远不如建奴,但是多少总能让新军积累一点经验。
哪怕是不打仗,只是让新军去一趟四川,走一下蜀道,也是有好处的。
“原来是这样。”朱慈烺恍然点头,又道,“如此说来,父皇在一个多月前将十万新军从武昌分调南京徐州,也是要拿建奴练兵?”
一个多月之前,崇祯再次调整了兵力部署。
杨畏知的十万镇兵已经退回云南,秦良玉麾下也只剩十五万湖广镇兵,此外李香君麾下还有两万遵义土兵,剩下的十万新军已经换防回到了武昌,原本驻武昌的十万新军则被崇祯调到徐州以及南京。
其中八万新军调到了徐州。
剩下两万新军则调到南京。
之前朱慈烺搞不懂崇祯此举意图。
但是现在他却是想明白了,还是为了练兵。
崇祯点点头说:“有这打算,但是未必能成。”
“因为建奴肯定在咱们大明境内安插了很多间谍,所以不难知道咱们根本就没有做好与建奴决战的准备,因此建奴就有可能不会理会咱们在徐州战场上摆出的进攻态势,那么调往徐州的八万新军也就没机会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