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四百一十五章 哲学思辩(第2/3页)

处理完了正事,崇祯终于可以抽出时间来处理京中的负面舆情。

汪伟道:“圣上,京中舆情是在十月初突然爆发的,就是圣上将黔国公贬斥为滇中侯并迁来留都的消息传回之后。”

“果然。”崇祯点头道,“看来同情滇中侯的人挺多。”

“是的。”汪伟点头道,“此事连路阁老、孟阁老也是颇不以为然,两位阁老都认为滇中侯纵然有过,但是也不应该处罚得如此之重。”

崇祯道:“那些御史言官的背后有没有内阁辅弼指使?”

汪伟道:“据臣所知是没有的,那些御史言官大多都是跟风奏事,都觉得此事既可以搏取名声又不会有罢官的危险,不过李辉萼此人却是个例外。”

“是吗?”崇祯笑问道,“为何说李辉萼此人是个例外?”

汪伟道:“因为李辉萼在一个月前娶了魏国公的庶女为妻。”

“庶女?”这时阮大铖插话道,“圣上,那是魏国公的养女。”

“反正就是那么回事。”汪伟道,“李辉萼是在为他的老丈人发声。”

崇祯轻唔了一声说道:“就是说,这件事情的起因是朕贬斥黔国公为滇中侯,始作俑者则是李辉萼,然后京中的御史言官为了搏取名声纷纷跟进,不少官员也为之声援,但是内阁以及部堂高官并没有在暗中推波助澜?”

“是的。”汪伟点头道,“大概就是如此。”

阮大铖则说道:“但现在已经形成了舆论围剿。”

汪伟点点头说:“是的,陈良馍还有吴甘来只是替圣上辩解了几句,就在都察院和六科遭到了同僚的孤立。”

“如此事情倒是简单了。”

崇祯道:“那就跟他们打嘴仗好了。”

顿了顿,又道:“阮大铖,你负责说书、戏曲,多编排一些封建礼教害人的曲本,还要让柳敬亭他们多讲讲封建礼教毒害人的故事,比如说为了裹小脚把女儿活活毒打致死,又比如说狠心将活着的女儿卖给死人配冥婚等等。”

“臣领旨。”阮大铖欣然应诺,这个他最拿手。

崇祯又对汪伟说道:“你再找些文章高手,最好是文坛德高望重的,比如内阁次辅张慎言就十分合适,请他们写几篇批驳封建礼教的文章,然后刊载在皇明时报的头版头条,移风易俗就应该从报纸开始,这个阵地岂能不利用起来。”

“臣领旨。”汪伟拱手道,“臣回去就请人写文章。”

崇祯又道:“可以多给润笔费,好文章就该给高价。”

汪伟一下就领悟到了崇祯此举隐藏的深意,利益驱使。

请张慎言这样的文坛泰斗写文章还在其次,关键还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利益将张慎言这样的革新派拢到一起,再跟保守派展开舆论斗争。

想到这层,汪伟忽又说道:“圣上,还有一事,半年前翰林院也办了份翰林日报,版面还有内容什么的都是模仿我们皇明时报。”

“李辉萼的那封奏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就是因为他将奏疏公开刊载在了翰林日报的头版头条上。”

说此一顿,汪伟又道:“所以,一旦我们皇明时报刊载文章批驳封建礼教毒害人,翰林日报肯定也会刊发文章来反驳我们。”

“这哪行。”朱慈炯闻言怒道,“查封他们。”

“用不着。”崇祯说道,“那就让他们反驳好了,正所谓锣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封建礼教是好是坏,就让大明百姓来评判吧。”

对于这样的哲学思辩,崇祯当然是乐见其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极大的解放了华夏先民的思想,铸就了之后两千年辉煌。

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同样极大的解放了西方的思想,使得西方世界率先进入工业文明,完成了对东方文明的历史性超越。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