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胤禛请旨唔,这确实有些冒险。……(第3/4页)

与其小心翼翼地龟缩京城,成为下一个被您吹毛求疵的。何如以退为进,先干出一番业绩来,好生表现下自己的能力呢?

而且……

儿子现在若改了,真的不会成为下一个废太子或者老八吗?

胤禛心中飞快闪念,继而郑重跪下,满眼真诚:“皇阿玛龙体康健,自然能福寿双全。儿子还等着到六五之龄,熬够资格参加您的千叟宴呢,您可别出此不祥之语。”

“至于皇位……”

胤禛沉吟许久,才一字一顿地答:“身为皇子,太子两立两废之后储位悬而未决,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皇子皆有可能。作为您的儿子,儿子说自己自二哥再度被废后从未动过念头是假的,您肯定也不信。”

“但是不管未来如何,儿子始终记得幼时,皇额娘曾殷殷教导,让儿子好生学文习武,为您分忧,为大清尽力。您也曾拉着儿的小手,嘱咐儿子跟二哥,要像您跟裕亲王伯、恭亲王叔一样兄友弟恭,为了共建大青而齐心协力。”

这话言犹在耳,可转眼间已经物是人非。

那个曾经被他寄予厚望的太子,被他反复夸奖,深深引以为傲的太子。如今被他连着废了两次,严严地被拘禁在咸安宫之中。

许是此生都不得再复出。

康熙长叹:“胤礽那逆子都已经把这话忘到九霄云外,难为你还记得。”

胤禛唇角轻勾,郑重言说:“皇阿玛的每一句教诲,儿子都牢记于心,万分在意。不然的话,又怎么会因喜怒不定四字,当朝请旨?”

康熙哑然失笑,摇头连说你啊你,这么些年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大抵,儿子就是这样的脾气,这样的秉性了吧。”胤禛也笑:“所以看到虎威这封折子后,儿子便也没想别的。只觉得兹事体大,等闲身份的人过去怕是弹压不住。”

要么禁不住金银攻势,被拉着同流合污。

要么,可能还没涉及到真正核心部分,就被那起子胆大包天的弄成了冤魂。他这种身份足,手段够,又惦记着皇位积极表现的皇子阿哥才最适合。

至于说万一……

在康熙的反复追问下,胤禛只笑:“皇阿玛素来重视皇子教育,咱们这些已经长成的皇子哪个不是允文允武?您就是闭着眼睛挑一个出来,也远胜前朝那些守成之君。优秀竞争对手环伺之下,儿子说没有紧张是不可能的。”

“但是,皇阿玛恕儿子无状,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说起陪您身边最久、伺候得最妥贴的,难道不是梁谙达么?”

梁九功:!!!

就真的被四爷这个不恰当的比喻给吓跪了。

连忙表示他自小伺候在皇上身边,陪着他一路走过鳌拜、藩、噶尔丹,靠的都是这耿耿忠心。

“是是是,梁谙达的忠心自然毋庸置疑。我只是想说,皇阿玛不是寻常富家翁,瞧着哪个儿子伶俐讨喜,就多给两个铺子一匣金。皇阿玛所考量的,从来都是大清江山。所选之继承人,自然也是着眼于谁能更好地承接祖宗鸿业,谁能继往开来将大清带上更高更远的地方。”

这话实在入情入理,连康熙都不由连连点头。

而这之后,胤禛又表示。自己在这个层面上,是与皇阿玛一致的。

若真有人比他更为出类拔萃,更能承托起大清江山。

那么他一如最初,愿意在皇阿玛之命下,奉其为主。当他的左膀右臂,兄弟齐心地共建大清。

反之,皇阿玛也根本不会选他。

一直以来以为最最孝顺,对皇位最没有想法的好四儿子坦坦荡荡,不遮不掩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思。康熙还以为自己会怒不可遏,从此对他万般防备。

可事实上,并没有。

万般冷静之中,康熙甚至还有些果然如此的感觉。

身在帝王家,进一步君临天下、退一步永世称臣的前提下,谁能半点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