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第3/6页)
高大的祁大夫点头,说:“嗯,发下去吧,让他们都看看。”
陈凝手里很快也有了一份,这上面写的是乙脑八法。这就是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系列治疗方案了。陈凝低头快速扫视了一遍,暗暗点头,心想老一辈人中能人不少,这些方法总结得挺全面的。
这时另一位专家也上前一步,和气地说:“流行性乙型脑炎这种病名,在咱们的古代医书上并不存在。但我们可以把它归类于温病的一种。而在治疗温病之时,大家要切记,有三个要点是大忌:第一点,勿发汗伤阳;第二点,勿误下伤阳。最后一个也要特别注意,要慎用利水法,以免有伤津液。”
“发给你们的资料上记的是总体的治疗方案,具体到今天这一批患儿,我们决定沿用前年在周边几省暴发乙脑时所用的方案。当时的气候条件和节令、以及患儿的身体症状和诊断结果基本都与这一批相仿。”
“你们先看看,如果有不同意见再提。”
这位专家面目慈和,说出的话让人很愿意接受。他话音刚落,就有好几个年轻中医表态一定要好好看。
专家们还要进一步确定最后的方案,跟年轻中医们说了几分钟话,他们就去了旁边的办公室,准备把详细的药方给开出来。大家都清楚,这批患儿还在发着高烧,一旦治晚了,有些小孩说不定会死。就算不死,有的人也有可能会患上痴呆或者癫痫的后遗症。一旦出现严重后果,对这些小孩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来说,都是灾难,他们不可能不急。
两位专家刚进办公室,这时走廊远处有个年轻人随着一个护士匆匆往这边赶了过来,陈凝等人闻声望去,便看到朱成栋在那护士带领下快速进了铁门。梅东来那一组的带队领导看他,眉头便皱了皱,有些不快。
这么好的活动机会,别的年轻中医不知道有多珍惜,可这个朱成栋倒好,居然在活动第一天就迟到了,还迟到了半天。虽然他托人带了口信过来,可这行为还是让领导不太满意。
朱成栋赶过来时,气息不太匀,他过来后马上就笑着跟那位带队领导认错:“对不起,我家里出了点急事,一时半会赶不过来,来晚了。我,我接下来肯定不会再来晚的,请领导相信我。”
他说话的态度很诚恳,那位领导倒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朱成栋先让人带了口信过来,也算是口头请过假了。再者说,谁家都有可能有点突发状况,说不定出了什么事呢,他这当领导的倒也不好太苛刻。
他就没说什么,简单说了一下这边的情况,又让人也给朱成栋要了一份资料,接下来就让他跟其他组员进病房给患儿做诊断去了。
陈凝跟自己小组的两位中医连着进了两个病房,她给四个患儿做过诊断后,发现这些患儿的症状果然是相仿的,基本上属于同一个证型,用同一种治疗方案是可行的。
第五第六个患儿长得很像,大约都有三岁左右,看上去竟然像是双胞胎兄弟,两兄弟一个闭眼睡着,鼻息急促,脸上红通通的,显然在发高烧。
另一个患儿虽然也在发烧,但他没昏睡,意识还算清楚。陈凝进去的时候,那孩子正跟一位三十多岁、面带泪痕、双眼红肿的妇女说话。
他说的话有点南方口音,还有些含糊不清,跟陈凝一起进去的两位大夫几乎都听不懂那孩子在说什么,但陈凝却听出了大概。
那孩子喘着粗气说:“我要回家,我要找爸爸…”
他的声音里虽然带着哭腔,却没有跟他妈妈闹,说话时两只大眼睛里挂着泪,看上去又可怜又可爱。肉乎乎的脸蛋更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