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2/3页)
“像这样的病人,在精神病中,只占一小部分,也是我们有望治愈的那一部分。”
陈凝说话时,面容比较严肃,看样子她是真的不希望别人对这件事夸大事实。杨记者瞬间理解了陈凝的想法,正是因为了解了,她心里对于陈凝的佩服便又多了几分。
她不是没见过年少成名的人,年少成名,被人捧到云端,很少有人能保持平静安稳的心境。
这姑娘这么年轻,就早早成名,但她却跟一些年少成名的人不一样。在她身上,并不见半点浮躁,看上去稳稳的。说出来的话也让人莫名觉得可以信赖。
杨记者本意也没打算夸大事实,她就说:“哦,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只有一小部分表现出精神症状的患者可以治愈,而这些患者如果仔细诊断,其实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只不过是看着像是吗?”
陈凝点头:“大致上是这样的,如果你们一定要报道这件事的话,我希望能如实报道。以免给一些精神病人和家属带去不切实际的期望。期望太高,如果再度失望,会让人很难受的。”
杨记者温和地笑了笑,说:“我明白的,小陈大夫你放心,关于报道我们不会乱写。稿子写好之后,我会拿过来给你看一下,如果你没有意见,我再去找领导定稿。”
杨记者说出这句话时,旁边那位戴眼镜的男人惊奇地看了她一眼,心里特别纳闷。因为他们以前采访别人时,除了大领导,还真没有把报道稿提前给被采访者检查的情况。杨记者能这么做,那可真是对这姑娘特别看重啊。
陈凝则笑着说:“杨记者,你言重了。不过你要是愿意给我看一下稿子,我也会很高兴的。那到时候就麻烦你了。”
杨记者则说:“稿子可能会有一部分涉及到专业问题,有你来把关,我也会更放心。这一点都不麻烦,你这也算是帮我。”
说到这儿,杨记者又让陈凝把当时他们给焦小芳看病的情景说一下,陈凝就把周扬和常磊他们都给交待了出来,也大致说了下当时的情况。
最后他们应杨记者的要求,把常磊也叫过来,跟杨记者一起过来的摄影记者给他们四个人一起拍了照片。
陈凝以为这个采访到这里就算是结束了,却不曾想,杨记者却又说:“小陈大夫,我听说你被我市选为优秀青年医生,你还和你们医院的黎大夫和李大夫一起组建了一个技术攻关小组,专门研究对重大疾病的治疗。关于这些事,我还可以再采访一下吗?”
陈凝:…
她看了眼梅东来,见他还是装聋做哑。受到他的启发,陈凝忽然想到了苏副院长。
这位副院长可是最擅长跟人打交道的,对他们的项目了解也很深。于是陈凝就跟杨记者说:“这样吧,杨记者,关于这些事,我觉得你采访我们苏副院长会更合适。因为这些项目我们几个大夫都是在苏副院长领导下进行的。”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苏副院长都很清楚,而且他那里还有详细的资料供你们参考。”
“如果你们要去找他,可以让小周带你们过去,苏副院长今天在医院上班,没有外出。”
杨记者见状,并没有坚持缠着陈凝不放,她就点头,说:“可以,那就麻烦这位小周同志带我们去找贵院的苏副院长了。”
周扬对着记者多少有些紧张,但他也看出来,陈凝不想再说下去了。这种事交给苏副院长来处理的确更合适。
他就深吸口气,让自己的情绪舒缓一些,然后跟杨记者说:“行,你们跟我来吧,副院长办公室离这儿不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