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2/5页)
这个人是梁大夫不久前看过的一位患者,当时梁大夫给他开了四逆汤,但是没什么效果。
陈凝锁上门,跟李大夫一起去了梁大夫办公室。
按理来说,这个人的病对于黎东方和李大夫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以诊断的疑难患者,一般是不需要他们俩都来的。但因为现在他们刚开始实验,自然要对这病例多几分关切,因此黎东方也来了。
梁大夫见他们几个人都进来了,马上给他们介绍:“这位区老师就是我跟你们说的患者。”
黎东方几个人听了,便都打量起那位戴着眼镜的男人。他看上去大约有五六十岁,脸色发红,从他的脸色来看,似乎很热。
但他身上却穿着一般人严冬时节才会穿的棉袄,那棉袄看上去很厚实。就算是这样,他的身体仍紧缩着,就像冬天人感到冷时缩成一团的样子。
黎东方走过去,伸手撩开他的衣服,有他身上几个地方摸了摸,随后跟陈凝和李大夫说:“身上烫。”
李大夫也走了过去,看了看这位区老师的舌象,见他舌质淡,并没有说什么,便开始把脉。
把完脉之后,他告诉陈凝:“你也诊一诊吧。”
陈凝应了一声,走过去,她在给这位老师做诊断的时候,苏副院长跟着周扬一起来了梁大夫的办公室。
他们进来时,陈凝刚好诊完脉,又向家属:“区老师喜热饮还是凉饮?”
“好象不怎么喝水,真要说的话,那就热水吧,他不能喝凉的,喝凉的会闹肚子。”
“就算不喝凉的,他也经常腹泻。”
家属说的情况与陈凝的判断符合,她便转头问区老师:“小便情况如何,是清长还是短赤?”
患者不太明白长和短有什么区别,但他分得清颜色,就说:“应该清长吧,反正瞧着跟水似的。”
他说话时没什么力气,看上去精力很差。但陈凝还是又问了一句:“是一大早就这样,还是下午才这样?”
陈凝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普通人早上和上午的小便通常是黄色,到了下午,颜色会淡一些,这都是正常的。但若是一大早就像清水一样的淡,那患者的寒证就明显了。
患者听她这么问,不假思索地说:“一大早就这样。”
陈凝见她没什么力气,就让他扶着椅背坐着,然后跟其他几个人说:“患者这种情况,误诊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很容易被诊断成热盛之证。一旦做出这样的诊断,并给区老师开出凉性药,那区老师现在的情况就会更严重了。”
“好在梁大夫之前诊断的方向是对的,并没有被患者的表象所迷惑,所以他开出的药方路子也对头。”
梁大夫听到她这么说,不禁松了口气,心想还好自己没犯下大错,不然以患者这种情况,真让他吃上一段时间的凉药,说不定连命都没了。
李大夫听了,也难得地咧嘴笑了下,说:“小陈大夫说得对,患者这是阴盛格阳之证。他表面看上去是一派热像,你们看他那脸,红红的,身上摸着也烫手。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正确诊断出来,他身体里边实际上已是一派寒凉。而且他这个寒凉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不然也不会逼阳外出,造成如此明显的外热假像。”
黎东方也点了下头,说:“没错,他这个病,就是外热里寒之证,少阴里寒相当严重啊。好在之前梁大夫诊断的方向是对的,至于开的药方为什么没起到良好效果,我觉得主要有两点我们要考虑一下。”
苏副院长临床功夫不行,但他理论知识是真的挺扎实的,听了这几个大夫的话就明白这病人是怎么回事了。
难怪这人身上烫成那样,还要在这秋末初冬的时节就穿上这么厚的大棉袄,这说明他身体里面冷得很厉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