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长命百岁,岁岁安康(第2/3页)

我是实实在在出生在金玉窝里的世家子弟,这一点真不是吹嘘。沈家世代为将,是在战场上救过太上皇,天南海北征战沙场的将军世家。到我父亲这一代更是鼎盛,由于赫赫战功和护龙有功,在我出生后没两年,父亲就被封作镇国大将军,一时间风光无量,名声响彻朝野。

我父母恩爱,家中这一代只有我一个孩子,从出生起我便备受宠爱,金银玉帛享之不尽,是长辈族亲千娇万宠捧着的、人人嘴里前途无量的天之骄子,上赶着吹捧的金饽饽。

然而沈家的名声越来越大,对帝座之上的人威胁也就越来越盛。父亲并不是没有远见的人,为了能让沈家安安稳稳的度日,他向皇帝自请撤去镇国将军的名号,带着妻儿扎守塞北,再不回京。

老皇帝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一口一句“沈兄,沈兄”情深意切的叫着,却绝口不提把人留下来的事,反手爽快的在父亲的请命奏疏上盖了章。

那时我还是个咿呀小儿,话都说不全,就被父母抱上了马,从软香的金玉窝里带去了塞北的苦寒之地。

塞北的日子很苦,既没有随处可见香味喷鼻的点心吃食,也没有前呼后拥的仆从玩伴,有的只是一日复一日寒凉的风雪和崩掉了我两颗牙的硬馍。以及把嗷嗷大哭的我抱在怀里,却忍不住看着我嘴里豁口哈哈大笑的父母双亲。

这样的日子很平淡,甚至称得上有点艰难。但那时的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只不过短短几年后,我甚至不敢再想起这段回忆,只能任由父母的面容在我的记忆里慢慢模糊,变成我绝口不提的曾经。

永宁四十八年,我这一生都不会忘掉这样一个年份。那年真的下了好大好大的一场雪,母亲新给我做的裘衣加了两层棉,却还是把我冻的天天缩在帐内烤着暖炉不肯出门。

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朝廷一封圣旨快马加鞭的送到了塞北,说是接到密报,邻国的部落会在年后攻打大梁,要让父亲出征,提前杀对方个措手不及。

这种消息实在是鬼扯,与塞北接壤的部落穷的每年都派使者来我们的营帐换取食物,怎么会有那个胆子和能力去进攻大梁?父亲怜惜要受战火摧残的百姓,屡屡向皇帝上书阐明这其中必是有误会,希望朝廷能派使节前去了解情况。

只可惜,那些奏书全部都石沉大海,换来的只是急匆匆被派遣来塞北、像是早已预备好的十万将士,和一封千里加急的进攻文书。朝廷铁了心要打仗,父亲也只能叹着气,几乎是无可奈何地穿上了战衣,走上了出征的路。

可那时谁也不知道,这一走,就走进了上位者精心布置的陷阱,走进了一条充满血的不归路里。

进攻、打仗、出征,全都是假的。唯有上位者与日俱增的猜忌心,和朝堂上那些烂在骨子里的阴私诡计是真。

父亲虽带着沈家屈居于塞北,可朝堂内关于他的风言风语从来就没断过。在那些参他的奏章里,他为躲锋芒带着整个沈家移居到塞北去,那就是别有居心,他为临近的贫苦游民提供吃食,那就是与别国暗通款曲,与部落进行交易那就更不用说,肯定是通敌叛国,怀了不轨之心想要谋逆。

我后来参透了权谋,才明白这些风言风语本就是忌惮沈家的老皇帝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借由大臣的口给了他一个冠冕堂皇可以下手的正当理由罢了。

总之,在那年冬季,在父亲还在天真的、拼命的、向他效忠的君主上书,希望朝廷可以放过部落那些无辜百姓的时候,一场铲除异己的惊天阴谋和一张涵盖了沈家所有人的夺命巨网就已经悄然而至了。

大梁的老皇帝悄悄在年节朝会时,私下与邻国达成了协议。大梁会先假装授意沈将军进攻部落,并派人在沈家军的饭菜里动手脚,等到沈将军带着队伍走到雪原深处,提前藏在大军里的、和在雪原埋伏好的邻国士兵就会冲出去把他们全部杀掉,再伪装成雪崩降临的假象,哀叹一句“时运不济”就算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