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九八八(第4/6页)
虽然这些年军区小学的教学水平一直稳居县里第一,跟市里很多小学比起来也不差,但慢慢成绩太不稳定了,苏婷现在就怕她小考掉链子,初中考不上重点。
以前她还总担心贺焱摆烂,可现在回头去看,他就算摆烂,成绩也比慢慢强不少,高考更是稳定发挥去了首都大学。
她不指望慢慢考上首都那两所大学,能考上她的母校就行。
……
慢慢进屋后,苏婷也进了厨房忙活晚饭。
改革开放后的这十年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果把目光落到家庭内部,最明显的就是电器变多了。
十年前除了电灯,其他带电字的都不怎么常见,当初他们家搬过来,连买两台电风扇,都有军嫂话里话外说他们不知道节俭。
搬进六十七号后,有邻居串门,看到他们家有热水淋浴,语气里也满是羡慕。
可现在,大院里不说家家户户,绝大多数家庭都用上了煤气灶,装上了淋浴喷头。
除了这些,什么电话电锅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不说一应俱全,大多数家庭里都有一两样。
苏婷他们家是都有,这些年舆论越发宽松,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捏着钱不敢用,都是怎么舒坦怎么来。
因为这些大件都是陆续添置的,大院里也没什么人关注他们。
关注不过来啊。
早些年军嫂们八卦是因为工作机会少,很多军嫂都闲在家里,虽然家务活也不少,但做这些不耽误嚼舌根,自然一点小事恨不得说出花来。
这几年万元户遍地开花,部队里不少军官都蠢蠢欲动,想转业去做生意,更不用说没有工作的军嫂,心思都活泛起来。
下手快的政策刚明朗那会就有了行动,并迅速在大院外租下门面,下手慢的也都做起了小本生意。
可以说,现在大院里这些军嫂都一心搞钱,真没什么人有心思关注别人家添置了什么。
就算要关注,别人家的阵仗也比他们家大多了。
八十年代是风口期,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在这个年代下海做生意,一头猪都能起飞。
这话很夸张,但也很写实。
大院里这些做生意的军嫂,不说个个都能挣钱,但只要踏实做生意,不搞七搞八,基本都能有个稳定收入。
事业起飞的也有,像孟秀珍,她八十年代初就想做生意,但因为顾忌着丈夫的工作,一直没行动。
但那几年里她没少看相关书籍,闲着没事的时候,也会去县里、市里逛一逛,看那些生意红火的人卖的都是什么。
看来看去,孟秀珍觉得做吃食最稳妥,至于做什么吃食,她也考虑了很久。
政策明朗后,她火速支了个摊子,每天放学上学到军区小学门口卖炸串,后来门面盖起来,她也成了第一批租门面做生意的人。现在她不止在大院外面卖炸串,县里初高中校门口都有她开的分店。
挣钱后孟秀珍比以前舍得花钱,因为隔两天就要去县里门店看一看,有时候忙完了不方便来回,就在县里买了套房。大院里的房子也换了新家具,冰箱彩电洗衣机接连往回搬。
孟秀珍这都算克制的,大院里还有个军嫂,生意刚做起来,就把家电一次性买齐了,东西太多,百货公司的人特意安排了工作人员开着卡车来送货。
卡车进大院的时候,军嫂们都沸腾了,慢慢一卡车家电啊!
这得是赚了多少!
跟这阵仗比起来,苏婷和孟秀珍他们这样蚂蚁搬家似的往里搬家具的行为,根本没在大院里掀起半点水花。
哪怕后来进到她们家,发现她们家里家电也齐全,惊讶一下也就过了,毕竟大院里家电齐全的人家多的不说,一个巴掌的数是有的。
有了电饭锅后,煮饭比以前可容易多了。
以前蒸饭需要先将米饭煮熟,沥干饭再隔水蒸,当然也可以直接蒸,但那样蒸出来的米饭不是夹生,就是容易糊锅,很难把握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