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第2/5页)

不得不承认,这个年代,皇宫算是医药生活待遇最高的地方了。

黛澜的身子是幼年落下的旧疾,多年来耽搁治疗,这些年虽然用心调理,但本就是一只漏了的碗,不仅要往里添水,还得一边把碗修补好了,进度自然很慢。

但比起刚见到黛澜时,她如今的身子也算有些好转啦。想想,若还是在宫外佟家那偏僻的庄子上,缺医少药,或者真嫁到那高门中成了不被重视的那一个,黛澜的身子也未必能有如今的这点好转,更多的可能是越来越坏。

这样想想,入宫对黛澜来说,似乎也算是一种幸运了。

活着,就比什么都幸运。而再想想,宫里的这些女人们过得再不好,总也是衣食无缺的,也比这世上许多食不饱腹、衣不覆体或者一年到头为生计发愁的人要幸运。

似乎是受了方才那个猜测的影响,敏若的心情不算太好,想到此处,心里忽然冷笑一声:什么样的年代,才能让人觉得衣食无忧地活着便能够算是一种幸运了呢?

饥荒的年代?可实打实地算起来,这年头粮食产量虽然不算太高,但也没到那地里年年颗粒无收的地步。

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百姓吃不饱呢?

是他们没好好种地吗?不,他们种了。眼下大多数以务农为生的老百姓都把土地看得比 自己的命还重,一年到头,仔仔细细地料理着,期盼着年底能多打两石粮食,明年多吃两碗干饭。

敏若思维爱发散的毛病也有一点不好,人心情低沉的时候思维一发散想到的自然不会是什么开心事,她的思维发散得又太开、太快,让她连管住自己脑子的机会都没有。

狗日的剥削与压迫。

敏若面无表情地灌了口茶,黛澜敏锐地察觉到她的情绪在逐渐恢复,才抬手给她添茶,轻声又问了一句,“怎么了?”

“想安儿,也不知那孩子能捣鼓出些什么来。”敏若这句话不算完全糊弄,也勉强算搭点边。黛澜听出她不想多说,便没再问,命人将新作的枣花酥与椒盐牛舌饼端来,“新来的小太监点心做得颇好,可惜我这几日却吃不得了。好容易姐姐来了,替我解解馋吧。”

她有意说了句俏皮话,敏若自然给她的面子,拾起筷子去夹点心。

临走前,黛澜又叫人包了两包点心给敏若带着,“与两个孩子的,姐姐替我捎去吧。”

往年她病了时,敏若倒都会三五不时地来看看她,可今年情况特殊,一转眼二人也有月余未曾见过啦,黛澜便有些不舍,敏若要走,她披着斗篷送了影壁前。

敏若道:“天儿冷,你再被风冲到了,快不必送啦。”

黛澜微微扬扬唇角,“我就送到这里了,天冷路滑,姐姐若是为了松快松快眼睛走着回去,脚下可千万要小心。”

然后又忽然轻而平缓地徐徐道:“这世间人世间事,总归都是这天地间的沧海一粟,今时今日你我为之挂心忧虑不已的,安知来日不会成为过眼烟云?无论姐姐眼下是为什么事发愁,松心看看,没准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届时便会觉得眼下的挂心忧虑实在不值得。姐姐本就是心性豁达之人,总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敏若微微一怔,旋即笑了,“好,蒙你开解了。放心吧,你知道我的性子,一贯是最看得开的。”

若是看得不开,如今这世上,想来也不会还有她这个人了。

天大的事,到了她这里,也能静下心来细细琢磨。

何况她后来因为发散的思维而生出的那种忧愁愤怒,实在是她太熟悉的老朋友了。如果每次都要为此不平、惆怅、暗恼许久,她今日恐怕都不能平平静静地活着。

她怀念过去,又清楚人不能长久地活在对过去的追念当中。往好了想想,康熙早年对百姓也算是个明君,岂不比她前世见过的那不靠谱到极点的昏君和玩弄权术丝毫不顾百姓的摄政太后要好上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