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3/3页)

郑太贤在跳台顶端预备了。

看到信号后,这位韩国运动员深吸一口气,松手——他的技战术形态更加接近于哈萨克斯坦名将阿伊苏的类型,稳定,低空,爆发力强。

郑太贤短跑出身,是从家境贫寒领救济的双失业家庭靠体育熬到进入国家队,又为了平昌转项,心态和运动素养确实很好。赛前,他们国家的媒体已经把这场比赛炒作成本届冬奥雪上项目最大看点之一,也有了好几项商务代言。

在这么大的压力下,他动作一丝都没有变形。

低空类型的选手稳定性确实好。

飞行,着陆——97米!目前为止的全场最好成绩!

观众席还是本地观众多,一片欢腾,挥舞着旗帜手幅。

韩国媒体转播间里也是一片欢欣鼓舞。

但是,郑太贤之后的几名选手……

……又回到了连环跌跌乐。

这种极限运动项目的大赛决赛、再叠加新场地的debuff,很容易会出现一个选手摔了、后面选手因心理压力影响,接连失误的情况。

比如瑞典的新星,小拉森就摔了一跤。索性只是倒地没分,没有受伤。

“按理说这里跌倒,臀部着地然后起来了的,可以看回放——是在跌倒线前起来的,可能大扣分,不至于没分啊……”中国的央视解说间里,苏靖嘀咕。

女主持人接话:“或许是裁判组这次抓姿势分比较严格。”

瑞典三剑客就剩拉森一个独苗,其他两个包括他的堂哥,都去了资格赛,没进决赛。

小拉森当着镜头哭了,眼睛红通通。他的教练直接拒绝了镜头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