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2/3页)
夫子们讲学的时候,也不在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原本,会衍生到历朝历代的不同人对于同样的圣人之道的见解,并且结合历史来讲解,虽然在谢继宁的心里,这些都带着对三纲五常的维护,对皇权的维护,但是这样的知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确实非常实用。
加大了对史学的学习,《资治通鉴》这样带着浓浓的政治理论的史书是必须要读的,其他的《史记》、《汉书》、《三国志》、《唐书》、《宋史》等,都要读,虽然不想四书五经那样,要求背下来,融会贯通,随口一提,就知道出自那里,但是也要反复诵读。
尤其是重大的事件,历史节点,帝王将相,朝代更替这些,要去考据的看,认真的看,努力做到以史为鉴,从历史之中看到教训。
如君臣心德之明暗,治道之得失,纪纲之修废,制度之因革,国本之虚实,天命人心之离合,君子小人之进退,刑赏之当滥,民生之休戚,风俗之厚薄等,皆当思玩其得失。(1)
同样的夫子,在童生阶段给大家讲解的知识和在秀才班级给大家讲解的知识完全不同,对于唐太宗这样的圣明天子,童生的时候,大家都只是简单的记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到秀才阶段,夫子们就直接开始评论起生平,直接讲这位史学家说,那位大儒说这本史书说,那本诗词说,等等,都是历朝历代的一些著名的学者对李世民的评价,然后衍生到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评价,不同的身份都有不同的目的。
做皇帝的人和做大臣的人的评价截然不同等等,一堂课上下来,夫子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讲述,谢继宁一开始还能理解,到了后面就开始懵了,只能努力的记住,之后慢慢的感悟。
至于其他的四书五经的讲解也很深入,要求从四书五经中带来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求大家都用圣人典籍里面的道理来要求自己,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然后达到家庭的和睦,然后治国平天下。
扩展延伸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等也都有讲解,谢继宁必须打破自己前世的一些理解,不同时代对于这些诗词的讲解的有不同的说法的,所以这个课程对谢继宁来说是他进益最慢的一门课了,其他的都已经顺利跟上,并且还时不时给夫子惊喜,但是就这些,谢继宁进度慢极了。
最重要的学做文章,这是秀才学习阶段的重中之重,毕竟都是为了科举服务的,夫子们的第一步就是让大家直接动笔写,仿写大学问家的文章,如唐人的文章,宋代韩愈、欧阳修、朱熹、三苏等等的文章,学习他们的文章架构。
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大臣如何奏议,如何劝谏皇帝等等,都简单的开始学习。
律法还有算数也是重要的两门课,这些都是谢继宁的拿手好戏,算数,谢继宁站在了巨人难得肩膀上,律法凭借记忆力也能行,虽然刘方杰给谢继宁还有应文开小灶的时候,对于律法判案有不同的意见,那就是情理法理在判案中的选择。
书院的讲解就是依照律法来,一本正经,但是刘方杰就会仔细的讲,在实际的情况之中的执行,比如在刘方杰为官之时有一个案子是妻杀夫案,按律法当斩,但是女子婆婆求情,孩子幼小,无人教养,加上男子实在不堪,这样的情况下,刘方杰是选择是人治大于法治,轻判了该女子。
这些观点对于谢继宁来说,是挑战他的固有认知的,但是这个案子是众人都说好的,都认同刘方杰的判处。
除了学习各种各样的文化课之外,入学之后的演武场上武术课给了谢继宁很大的惊喜,主要是学习骑射还有棍法剑法。
“这是你师父特地设置的,咱们大盛王朝,文武悬殊,大多数文官都是弱不禁风的样子,只有咱们这里,出门赶考不容易啊!所以你师父特地请了武师傅来教导大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