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新学!知行合一!大夏天灾!降临!(第3/9页)
很有可能圣人都没有这样做过,毕竟五位圣人,生平做了那些事情,谁知道?
再说了,不管圣人做了没做,当我需要圣人做了这件事情的时候,那么这个圣人就必须做过。
跟那句经典名言很像,我有一朋友。
“第三呢?”
顾锦年询问道,他对朱学并没有太大兴趣,自己就是自己,为何要效彷圣人?
“第三则是明学,是根据第二位圣人的学问衍生而出,要求读书人明智礼道,这个你就别想了,明学对你有些意见,他们不喜欢争,而是喜欢顺从天意,讲究礼道,主要核心便是养身为主。”
苏文景如此说道。
明学顾锦年不是很了解,但听闻过。
就是礼道。
杨开就是半个明学的学子。
“先生,这明学早些年好像是主流吧?”
顾锦年记起来了一些。
“恩,两千年前是主流,而且天下读书人都推崇明学,后来兵家出来以后,明学就落魄了。”
苏文景点了点头。
而顾锦年也恍然大悟了,那跟自己想的一样。
明学两千年前的确是天下主流,明智讲理,大国之间也要讲道理,以礼为主。
那个时候打起仗来,两国来使都必须要在战场上互相谦让一二,然后大家按照流程来打仗,如果对方损失比较惨重,鸣金收兵的话,就必须要停手。
甚至还要送一些物资过去,免得对方出问题。
后来兵家出来了,打起仗来愣是一点规矩都不讲,什么乘胜追击,兵不厌诈,偷袭,火攻,围城,反正为了赢什么手段都用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推崇明学的国家都灭亡了,久而久之各国君王一看。
这学问害死人啊,大家都讲道理还好说,碰到一个不讲道理的没法玩。
而且你也没办法啊,你联合大家一起谴责他,然后他很难受,为了不然大家谴责自己,索性就把大家一起灭了,这样就不会有人说自己了。
故而,明学瞬间败落,不过随着盛世到来,明学又回到了主流,当然这一次是改良版的明学,读书人之间的礼道,尊师重道。
天地君亲师,就是明学的核心,完美符合政治需求,所以明学又被抬起来了,当然兵家照样无视,只不过需要的时候会拿出来,不需要的时候,谁都不搭理。
“第四呢?”
顾锦年继续问道。
“第四就是以最后一位圣人的儒学为主体,名为国学,入仕为官,造福百姓。”
苏文景给予解释。
这个顾锦年懂。
目前各大王朝的主流就是这个,一个人即便学问再高,可终究是能力有限,这个能力主要还是取决于身份地位的原因。
读书人当夫子,即便是教一百个学生,三年一课,穷尽一生算六十年也不过是两千学子。
而这两千学子,大部分也只能止步于识字这个阶段。
能真正懂道理的最多两百人,而能成为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踏入儒道境界的可能就二三十人,然后这二三十人,能真正牺牲自我,去传道受业解惑的能有几个?
所以如若入仕,为朝廷解决难题,一来自己当了官,也算是有所成就,光宗耀祖,二来身份越高,一个念头或者一个想法,就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样才是真正的造福苍生。
国学排第四,其实也算是合情合理。
第一是孔圣之学,天地第一位圣人的学问,儒道的一切都是根据孔圣而来,自然而然后世变化再如何也比不过孔圣之学,即便是真超越了,读书人也要讲究礼让谦虚。
朱学和明学都是精神上的一种学问,国学终究还是带着利益成分在里面,所以排第四合理一点,也算是一种平衡。
但顾锦年心里清楚的很,国学必然是排名第一,因为十个读书人有九个都想要当官,这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