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2/3页)

华琼在乌漆墨黑的屋子里,瞅了她一眼。

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多数时候看着都挺呆,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有时候冒出点儿机灵劲来,还总是能一针见血。

一来,华琼觉得新鲜,二来,她也有心让荼荼知道华家里的境况,便没瞒着。

“我刚和离回了娘家的时候,那时是你大舅和二舅两房当家,我是外嫁女,回了家,多少有点寄人篱下的窘迫。你两位舅母对生意一窍不通,却管着家里多数的账——你姥爷老实,儿媳进门的时候,你姥爷就把管家权交出去了。”

唐荼荼注意到她一字不提爹。

说起“和离”,娘仿佛在说“我去外边买了个菜之后回了家”,她提起那段生儿育女过的姻缘来,没有触动,也没有骂一句“所托非人”,就是轻轻淡淡一句——“和离回了娘家”。

时下民风再开放,妇人和离也总是要被人嚼舌头的,自立门户的还好些,回了娘家的,免不了被指摘。

而兄妹情谊,再血浓于水的兄妹情,在各自成家立业以后,这层血浓于水,也总是要渐渐退让于另一层更深的血浓于水了。

华琼接着说:“那时,我们三房都住在这宅子里。”

“你这两位舅母不是什么大度人,一听我想支三千两开铺子,立马不高兴了,软磨硬泡地叫我打消念头。你姥爷不愿意家里不睦,拿了私房钱给我,你两个舅母又不乐意,说是家里孩子大了、人口多了,撺掇着要分家。”

“分家分得正好,谁也别耽误我赚钱!分了家的第二天,我的成衣铺就敲锣打鼓地开张了。”

唐荼荼哧哧笑出声。

可不是分得正好么?她娘之后一路飞黄腾达,赚的都是自己手里的财产了。要是没分家,挂在华姥爷名下,反倒不好说了。

华琼接着道。

“他们都当我是闹着玩两天,兴头过了就要关店回家了——谁料想,成衣铺开了三个月,我就回本了,又三月,我开起了第二个铺子。”

“又半年,跟你二舅组建起了头一支商队,去江南进布帛,那边织锦之乡,布帛花样更多……”

“如今,家里的钱庄和账房是我自己管着,北边这一条街全是我的,商队里也多半是我的人。”

“你姥爷赚下的那条街,全给了他们去,娘懒得去争那点子东西。可分家后我自己赚回来的,谁也别想拿走。”

“娘真厉害!”

唐荼荼枕在手臂上,轻声道。

这与她所想的,华家上下一派和和美美全然不同,而是和离女回到娘家、从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里,硬生生一步一步走出来,靠自己的本事压在两个兄长头上的励志故事。

听着听着,唐荼荼慢慢想通了一件事。

她娘身边这些人,对华琼的叫法各是各的样儿。

刘大刘二喊“小姐”,宅子里的账房先生们喊“三当家”,叶三峰有时喊“掌柜”,有时喊“小姐”,而农庄的嬷嬷、还有宅子里的杂役,清一水地喊她“主子”。

乍听,这一连串的称呼很混乱,应该是有先有后跟上华琼的,其中,必然也有亲信、家仆和雇工的微妙差别。

如今大舅和二舅两家分家买宅,把偌大的宅子留给姥爷和娘,可能也有一点退居二线的意思。

如无意外,她娘,就是华家将来的掌权人了。

说完这么一通,华琼正懊恼:自己怎的对一个小丫头说了这么多,荼荼一问,她就鬼使神差地全倒出来了。仿佛她能听懂似的。

——真是怪哉。

她正懊恼着,却听唐荼荼又好奇问了一句:“娘,那你将来是打算过继,还是找个男人入赘,再生孩子?”

这说的每个字华琼都听懂了,却愣是没明白什么意思。华琼迷瞪了半天,一个爆栗敲在唐荼荼脑壳上。

“合着你和你哥不是我孩子,我还得过继一个外房的,白送人家家产?要么自己再费劲儿生个孩子出来继承家业,我脑子缺了半拉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