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枸杞(第2/3页)

大家便纷纷上手去摘,来到了枸杞林,怎么也要尝尝这些枸杞果子。

新鲜的枸杞果子比较娇嫩,外皮非常光滑且有光泽,江荇摘了几棵红色的枸杞果子,分了杭行一一半,自己略擦了一下表面,塞进嘴里品尝起来。

果子的味道是那种淡淡的,很舒服的甜,枸杞味很浓,吃起来颇为生津。

江荇没想到新鲜的枸杞那么好吃,他伸手还要再摘,杭行一递给他一把黄色的果子。

黄色的枸杞也好吃,味道更甜一点。

江荇吃完黄色的枸杞,杭行一又给他塞了一把黑色的枸杞。

杭行一似乎对枸杞完全没兴趣,一路只沉浸在投喂江荇的快乐之中。

江荇吃得都快打嗝了,剩下的吃不完,转身塞他嘴边:“你也吃。”

骄虫无声念叨他们虐狗。

王不识站在旁边却一脸感动,陪着他那浓眉大眼,雷得江荇抖了一下。

大家纷纷夸这枸杞好吃。

有人道:“没想到枸杞叶那么苦,果子倒甜。”

工作人员说道:“一般吃叶的枸杞不是我们这个品种,吃叶的枸杞一般是中华枸杞。”

“还有这个讲究?”

工作人员笑着点头:“不过我们这个枸杞叶也不是不能吃,大家要想吃的话,等会儿回去的时候,我们摘点煮汤。”

他们来得不算早,基地里有枸杞的工人正在劳作。

江荇看他们忙了那么久,才摘了大半筐枸杞,问道:“现在的主要采摘模式是机器采摘还是人工采摘?”

工作人员回答:“人工采摘多一些。机器采摘的过程比较粗暴,会对枸杞的根系、枝条和果实造成比较大的伤害,这些枸杞的价值又比较高,所以我们一般采取人工采摘的模式。”

江荇点头表示明白。

说到这个话题,大家都很有话可说。

有参观者说道:“国外采取机器采摘是因为他们的人工比较贵,没办法。不过那样对果树的伤害太大了,原本寿命三十年的果树,因为机器的粗暴,可能十五年就死了。”

另一个参观者接话:“其实外国采取机器采摘的也少了,越贵的作物越需要人工呵护,比如葡萄。很多葡萄园每年要耕地,至今不愿意上机器,而采取挽马犁地的方式。”

大家聊着聊着,讨论起耕作模式。

各种耕地模式各有优缺点,不过经济价值越高的作物越需要人工精耕细作,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这也是华夏的优势,相对来说,华夏的人工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话题一延伸出去,可聊的内容就多了。

大家一边走一边聊,气氛好得不行。

又走了一会儿,江荇发现眼前的枸杞也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好种。

他已经在枝头发现了好几种害虫。

枸杞叶也有好些黄色的斑点,叶片还有残缺,那是遭了虫害的表现。

江荇忍不住问工作人员:“我们这个枸杞基地的虫害有点多,是因为正在果期,没办法打药吗?”

工作人员:“果期确实不好打药,不过我们基地主打绿色有机食品,一般不打药,就让它们自然生长。至于虫害,我们一般采用生物治理手段。”

工作人员介绍枸杞的虫害。

这边的枸杞主要面临地老虎、枸杞木虱和枸杞负泥虫三种虫害。

他们这次请各路专家过来,也是想群策群力,开发出新型的防虫方法。

在传统中,寄生蜂和啮小蜂等都是这些害虫的天敌。

为此他们特地邀请了骄虫,希望骄虫能提出更有效的建议或者培育更好的蜂类。

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有人说道:“这样看来,江先生家的杏林力士应该也可以。”

工作人员:“我们之前也考虑过杏林力士,后来发现,杏林力士主要吃有灵气的植物上培育出来的略带灵气的虫,这些普通的虫杏林力士恐怕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