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61章 赐予陈国瑞国姓朱(第2/5页)

这个时空,如今还未取名的朱桢出生的时候,武昌早就被朱元璋给拿下了。所以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庶子。

朱元璋事事为陈标考虑,庶子启蒙的时候,肯定都会拜陈标为师。即使他们不知道陈标是太子,也得用对待师长的礼数恭恭敬敬对待陈标。

但即使这样,朱元璋还是担心,如果有哪些混小子受了周围人蛊惑,非要在陈标那里端架子。以他家标儿的谨慎,说不准会直接顺着来。

这怎么行?!

“正好我同意了封文正为燕王,一个义子的身份还是不够格,再加上赐朱国瑞国姓,视朱国瑞一家为我老朱家宗室,他就够格了。”朱元璋笑呵呵道。

朱元璋对这个唯一的侄子,真是掏心掏肺的好。即使朱文正天天戳他心窝子,他也记得提早给朱文正封王的事。

总之,封陈国瑞为国姓爷,名列功臣第一,一举多得。

朱元璋强调:“不过我想出这个主意,最初只是不想让徐达这个不要脸的进功臣前三。等我想出这个主意,仔细一琢磨,嘿,一举多得啊!王子充,实录上一定要把我这句记进去。”

因为叶琛被胡大海哭着闹着求着去当搭档,所以不但要在中书省做官,还要兼任撰写起居录史官的王袆攥紧毛笔,无奈道:“皇上,你就不怕后世人笑话你吗?”

朱元璋笑道:“能给后世留下一些笑谈也不错,免得他们天天琢磨我老朱是什么人。”

王袆差点把毛笔攥断。嗯嗯嗯,大明开国皇帝是什么人?我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都想不出如何形容!

任由后世评说吧……

徐达虽然很气,但气过了又不是特别气。

朱元璋能因为和他开玩笑,就让“陈国瑞”当功臣第一,在史书中留下这一则笑谈,就证明朱元璋还是原来那个“陈国瑞”,自己还能继续放心地与朱元璋与以前那样相处。

朱元璋和他开的这个玩笑所传达出的对他的信赖和亲近,比什么功臣前三厉害多了。

徐达抓挠了一下头发,道:“皇上啊,后世的戏文里,我俩估计都要演丑角了。”

朱元璋大乐道:“戏文都能演咱们了,那估计大明都没了,随他们演。”

李善长使劲干咳,示意大明的开国皇帝不要说什么大明没了的混账话。

在李善长的死亡视线下,朱元璋和徐达两个不正经君臣终于不再开玩笑,认真和李善长一同商量起给功臣们封爵的事。

……

远在北平的陈标在接到洪武皇帝马上就要莅临北平,把北平变成北京的旨意时,还得到了自己从陈标改名为朱标的消息。

陈标第一反应是,朱标这个名字不好听。

这一定是因为“朱”这个姓氏不太好取名的缘故。

他第二个反应是,我家正哥变成了燕王,那永乐大帝以后当什么藩王?!燕王朱棣没了?!

至于陈国瑞为功臣第一,赐国姓,此后陈家的产业该怎么还是怎么,只是从“陈家”直接改个姓成为皇室和宗室的产业而已,陈标吃惊但又觉得理所当然。

我陈家为大明皇帝鞠躬尽瘁,一个铜子一个铜子的赚出了大明军费和基建费用,就算是李叔叔和徐叔叔当面,我也敢拍着胸脯说,这功臣第一我陈家当之无愧!

顶多这第一功臣是我爹陈国瑞还是我陈标,需要再斟酌斟酌而已。

但陈标也知道,自己毕竟年幼,功劳只能被不要脸的老爹吞了。

至于老爹不要封王,将封王给正哥,陈标欣慰老爹难得聪明了一回。

陈家树大招风,虽说不到功高盖主的地步(谁的功劳能比得过大明太祖朱元璋本人?!),也还是低调些好。

这王爵是必须要拿的,拿了才能堵住那些对陈家虎视眈眈的人的嘴。

将王爵转给正哥,既避免了洪武皇帝要给陈家两人封爵的尴尬,正哥这个洪武皇帝的义子当藩王也算较为名正言顺。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