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御驾临(第6/10页)
“巧了,八百年前是一家啊。”因为姓氏的缘故,皇帝看着赵盼儿的目光更加亲切了些。
赵盼儿闻言睫毛微颤,这客人姓着国姓,身份果然不同寻常。她连忙说起了吉利话:“不敢当,员外一看就是多福长寿的贵人,妾身只是民女,所以只能在这为您端茶倒酒啦。”
皇帝难得碰上如此灵动的小娘子,一时来了兴致,继续与她闲聊下去:“你是哪里人士?”
赵盼儿一边给皇帝斟着酒,一边答道:“妾身祖籍邓州,但自小在钱塘长大,半年之前才来东京。”
“钱塘?”皇帝突然想起了《夜宴图》也出自钱塘,随口问,“有位两浙路转运判官杨知远,也住在钱塘,你听说过没有?”
赵盼儿一惊,竟险些拿不稳手中的酒壶,这客人姓赵、喜喝龙凤团茶、用龙涎香、直呼杨运判名讳,更兼穿着不凡,身份简直呼之欲出!这个猜想令她心如鼓擂,但她迫使自己迅速平静下来,状若随意地开口:“唉,自然知道,杨运判是个好人,可惜英年不永,员外也认识他?以前我还常去他家呢。”
皇帝奇道:“你怎么会常去杨家?”
赵盼儿心如电转,按说钱塘案早已了结,无论这客人是何等身份,都不该一听到“钱塘”就想到此事,除非那个消失已久的《夜宴图》又出现了,联系到欧阳旭返京后格外冷静的作风,答案在赵盼儿脑中呼之欲出。
她貌似随意地答道:“杨运判喜欢字画,妾身以前在钱塘开的赵氏茶坊也是个风雅之地,妾身有时候便做个中人,上门荐画来着。杨运判是位好主顾,当年从妾身那买了不少佳作,象荆浩的《雪庐图》,王霭的《夜宴图》,怀素的《会棋帖》,可惜,都毁于那场大火了……”
皇帝愕然之下停下了正在夹菜的动作:“《夜宴图》是你卖给他的?”
赵盼儿风清云淡地答道:“是啊。原主是一位薛官人,这画是他家传,寓居钱塘时赌输了钱,就把画押在妾身的茶坊里了。”
皇帝眼波一闪:“王霭平生画过不少《夜宴图》,我就见过好几幅,你卖的,又是哪一幅?”
赵盼儿知道对方也在试探自己,笑着反问:“您这是故意跟妾身下套吧?王霭一辈子只画过一张《夜宴图》,因为画成之后,有人说他是效仿顾闳中画的韩熙载,他一气之下,就说再不画了。”
皇帝夹菜的手明显一滞。
赵盼儿又连忙缓解了一下屋内的尴尬气氛,恍然大悟地说:“我知道了,您一定觉着我是在吹法螺来着,那我画给您看!”
说完,她径直坐在旁边的小案旁,用茶百戏的手法开始作画。
皇帝走到赵盼儿身边,惊奇道:“这就是最近京里传遍了的茶百戏?”
“是,不过妾身更爱叫它水丹青。”只见赵盼儿巧手轻移,茶面上随浮现出相应的线条,“画长五尺,主人居中,客人在两边,这里是舞乐,这里还有一轮明月。员外之前见过的,可是如此?可惜这水丹青还不够精细,画不出舞娘跳的胡旋舞出来。”皇帝看着茶面上慢慢浮现出《夜宴图》一角的轮廓,不由惊艳:“你这一手工夫,练了多久?”
“不长,也就七八年而已。”赵盼儿一边手中不停,一边又不着痕迹地把话题转回《夜宴图》上,一边,“对了,不知员外是何时看过的那幅《夜宴图》?”
“我也记不得了。”皇帝没有说实话。
赵盼儿极为惋惜地叹了口气:“唉,那么多好画全都烧了,实在太可惜了。您别怪我心痛,当初妾身请画馆老师傅重裱的时候,可花了我不少钱,光裱绫用的绿菱湖锦和檀木红轴,就花了整整一贯呢。请。”赵盼儿把那盏绘有《夜宴图》的茶百戏奉了上去。
皇帝低头看着那茶盏中几乎与原画一模一样的水丹青,心中的疑惑一闪而过,他分明记得御案上的《夜宴图》用的是紫色锦缎装裱。他接过茶汤闻了闻,略点了点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