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第2/4页)

选择了往南走,更符合近期目标。

航海钟已经被搞出来,接下来就是要造一批海船。必须考虑合适的船坞,而它最好靠近出海口。

虽然康熙开放了四个海关,但西洋来的船只多是停靠粤海关。

一方面有地理距离便捷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朝廷有意搞政策倾向。

江南是丝绸、茶叶等等重要经济产物的生产地,可谓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它到京城的距离比广州要近。不可让洋人轻易进入,免得产生不可估量的威胁与风险。

武拂衣想在海船动工修造前去广州瞧一瞧。只有亲身感受,才能知道如今的中西贸易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另外,也能接触西洋各国海船的实物,说不定上去转一圈就把核心技术都给看透了。

康熙没有阻止老四进行对西洋船队的调查,但这不是他的着眼重点。他给出南边这条线路,是要摸查一遍三藩旧地的状况。

三藩之乱过去了二十多年,却也不知道南边发展究竟如何了。

尽管委派了一波波得力官员,可发生了隆科多为一个别人的妾室叛国,还真不好说不会有第二个别有用心的官员。

很有必要把老四放出去搞一波暗访,但仍旧有一些顾虑。

康熙没忘记对老四「撒手没」的行为推测,最终决定把老四家的三个孩子留在京城。

虽然孙子们该去见见市面,但他们的年纪再大一些,就让弘晖、弘昐以及来年五岁的弘昀,在上书房内再学习三年。

定下三年的时长,是预见到老四此去南边耗时较久。

云贵多山,路不好走。外加查访两广,这一圈走下来用时三年算快了。

武拂衣听到要把三个小子留在京城,第一反应就是四爷府质子出现了。

皇上想要孩子牵住雍郡王的心,不让老四放飞得太彻底。

往好了想,是康熙舍不得孙子们吃苦。毕竟这次出行不是享受度假,跋山涉水说不定会遇上危险。

谁说京城就没有危险。

四福晋曾经冒出莫名焦虑,担忧弘晖在康熙四十三年会出事。经由一番分析,在某个时空弘晖也许在这个时间点殒命。

在这个大清,出事还是出了。

弘晖跑到乱葬岗去探险,引发后续震惊朝会的解剖术可行与否议论大事。

至于别的,孩子是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当康熙四十四年的正月来临,可以确定地说弘晖平安读过了康熙四十三年。

康熙明说,他把孙子们留在京城会给配齐安保力量。

他作为祖父有多安全,就让三个孙儿有多安全,叫老四别杞人忧天。

武拂衣并非不能放手,小子们不去就不去吧。

她也问了三个孩子的想法,弘晖与弘昐纷纷表态想留先在京城。

一来,照顾弟弟弘昀。

弘昀不久后也要进入上书房读书,在宫里有兄长照应更好。

二来,也是不舍上书房、理学院结识的伙伴。

大伙能聚在一起全日制读书,相对简单的学生生涯持续不了几年。倘若离京三年,等再回来伙伴们指不定都毕业了。

小子们不去,但可以带女孩走。

经由隆科多一案,武拂衣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培养茉雅琪的决心。

小姑娘对将来的命运想要多几分把控权,不能依靠某个人的宠爱,更取决于自身价值。

让茉雅琪去南边走一圈,好好观察土壤地貌、气候。

相对而言,玉米这种作物不挑地、单产高,可以栽种于南边山丘地带。如今的观察都为将来能搞个「兴农大师」做一做。

这种想法过于现实冷酷,却是温宪公主给出的血的教训。

温宪被太后抚养长大又如何。她在木兰围场差点被隆科多谋杀,此案倘若没有涉及到额图浑谋取边防情报,康熙会不会赐死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