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第2/4页)

武拂衣比别人就多做了一步。

把山町良野从海里面给捞了出来,也许那是让对方脑补太多的起因。

脑补就脑补吧。

这个人是山盯商会社长的三儿子,也不纠正他感恩度爆表的想法,能更便于东瀛考察之行。

东瀛进入元禄时代,民间工商业逐渐兴起。

锁国令之下,东瀛岛内商贸不停,也就给了各个商会出头的机会,渐渐地也能掌握部分话语权。

山町商会在江户城占有一席之地。顺手把山町良野捞上岸,这个决定很正确,让考察队多了一条门路。

不仅接触原本与索额图合作的石田棋,又是有了新的售卖玻璃制品渠道。两者竞争,更利于玻璃品抬价。

生意是一方面,能深入东瀛走访一圈更重要。

山町良野给作保,带着甄家兄弟北上江户。想吃想喝想玩什么,他都可以做向导。

甄家兄弟,当然是武拂衣起的化名。之前就自称甄偲,现在给胤禟按上了甄久的假名。

与山町良野寒暄客套一番,顺势答应了他的提议。这一路假借北上江户城旅游的名义,是要观察东瀛社会的实况。

由于山町良野能带入境的人数有限,也就兵分两路。

武拂衣令其余两艘海船在装满货款后就返航,落袋为安,先把卖掉玻璃屏风的大笔白银捎回去。

她与胤禟在结束江户之行后,回从东京湾入太平洋。

沿着东瀛靠太平洋一侧的海岸线往南走,约等于环岛半圈,过九州岛就原路返回大清。

随后三个月,一路收获不少。除了没去见过德川幕府的掌权者,是把想见的人都瞧了一眼,推测出了东瀛如今的政局情况。

总得来说,东瀛想要自成一体。

这从东瀛对历法上的观念转变就可见一斑。

自唐朝以来,东瀛一直使用中华历法,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直到德川幕府入驻江户城,却是要着手编撰自己的历法。尽管这套历法多有参考元朝历法改编,但也被说成是东瀛第一套本土历法《贞亨历》。

历法非常重要。

它不仅仅讲述了春耕秋收四时更替。观象授时是天授皇权的一种体现,历法也就成了帝王权力的象征。

东瀛自编历法,或多或少反应出它已经不再一味认同中华文明,而想要创建自己的独立体系。

除去历法,有一件事值得引起思考。

德川幕府大权在握后,将东瀛岛上重要的矿山都纳入直接管辖范围内,这进一步推动了东瀛统一铸造与发行货币的目标。

在庆长年间,幕府对于银锭的外形、大小、纯银率都有了统一规制。紧随其后,是对于铜钱的规范管理。

自两百五六十年前起,大量从明朝来的永乐钱在东瀛境内流通,外加东瀛地方私铸的铜币,使得铜币市场混乱。

德川幕府上台后,先后发行了庆长通宝、元和通宝、宽永通宝等新币。

在一次次不断回收兑换后,终是彻底杜绝了市面上继续流通永乐钱,而对东瀛流通货币取得了绝对管控。

武拂衣留意到这一条消息,是因为今非昔比。

东瀛的庆长年间距今也有九十年了。

德川纲吉这位狗将军,一改庆长年间的良币政策,从元禄八年开始大量铸造恶币。说白了也就是不用足量的金银去造钱,省下来的那部分全都中饱私囊了。

结果一点都不令人意外,七年过去,江户物价飞涨,经济开始混乱不已。

为什么要关注东瀛货币?

因为清朝方面的货币体系也是一团乱麻,不只朝廷能铸币,地方也有铸币。

武拂衣对这方面了解得尚且不多,毕竟四阿哥没去过户部历练。她只能先用一滩浑水来概括清朝的货币体系现状。

此行东瀛,一方面打开销售玻璃奢侈品的市场,坑一笔黄金白银回去。另外,就是要借鉴东瀛的货币管理成功与失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