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回家(第2/3页)
周青林心道,怪不得都说穷人念不起书,光这买资料的银子就抵得上一年的嚼用了。
娘的,他那两头野猪才卖了十三两银子呢,这破纸居然比猪还贵。
心里想着不买算了,可又有些不甘心,府试就在眼前,自己好不容易理出了答题头绪,他是真的不想错过啊。
再想想在石别山扛石头的那几日,还有身后那时刻尾随的呵斥声。
周青林摇头,这样的经历他不想再有了。
舍不得金子弹,打不到金凤凰。
一咬牙,买买买!!!
……
店伙计抱着一大摞试卷去结账,加上先前挑的墨条和六支小楷笔,一共十八两三钱,掌柜给抹了零头,收了十八两银子。
看到周青林也没背书箱啥的,掌柜就让小伙计去库房拿来了油纸,帮着他把试题一卷一卷包好,免得把考题弄脏了。
然后还很贴心地给周青林找了一个旧考篮,是那种长耳式的,只是考篮盖子已经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反正放在店里也无用,不如干脆就给这位小哥装东西吧。
虽旧了些,可篮筐倒是挺大的,十六卷试题放进去正好能装下。
等周青林提着满满一篮子考卷走出书云斋时,对面那些在风棠书院门口逗留的学子都看到了这新奇的一幕。
虽然外面用油纸包裹着,可读书人一看便知道这是府试的历年真题卷,不免都有些咋舌。
他们还从未见过一次买这么多考题的人呢。
再说这人不就是中午在府衙门口大快朵颐的那位吗。
“你说他这会儿买这么多考题干嘛?”一学子问另一学子。
“还能干啥,当然是照着做习题了。”有学子答道。
“府试近在眼前,此时再参详考题不过是临渴掘井、江心补漏罢了。”一位穿着灰袍的书生说道。
“黄兄说得对,想起他先前在府衙门前的行事,再看此时的做派,不过是哗众取宠徒增笑耳的人罢了。”
众人听了也跟着点了点头,觉得似乎有些道理,提着这么一大篮子考题招摇过市,可不就是故意引人注目嘛。
“丁兄学富五车,此次府试定然是榜上有名的。”
“哪里哪里,黄兄才高八斗,定能名列前茅才是。”
哈哈哈哈哈
……
等周青林回到客栈时,已是酉时,大堂里坐满了吃晚饭的人,其中大多是和周青林一样过来到府衙报考的士子。
众人见他提了这么多考题,也很是惊讶,纷纷感叹这人的分秒必争。
周青林没在意,他到了房间后就把竹篮里的考题都倒在了床上,然后一卷卷拆开,把里面的杂文卷子都挑了出来。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历年府试杂文中赋的体裁了。
周青林先看了康州近三年的真题,采用的果然都是楚辞句式,又看了陵州的,也是抒情为主,不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再看庆州的也是接近于诗歌类型的。
周青林点头,有这么多例子摆在这里,他总算弄清楚该用什么体裁作赋了。
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那么接下来的几天自己就该收集写赋时常会用到的提引词了。
比如大起时会用到哪些词,承上时又该用到哪些词,他都应该提早收集起来才行。
这样有备无患,就不怕拼凑的时候抓瞎了,是的,没有抒情细胞的理科生,对于诗和赋这种高难度的问题,他只能采取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了,那就是继续拼凑。
周青林把杂文考题卷起来都放到了书箱里,剩下的试卷跟考篮他一起收进了储物仓库,然后下楼吃晚饭去了。
有了应对法子,周青林整个人一下子轻松了不少,下楼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
第二日吃过早饭后,他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虽才在外面过了两个晚上,可自己早已归心似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