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3页)
然而在场之人却习以为然,开始安静且快速地布置起祭祀的东西。这座宫殿实则为供奉神位和供后代子孙祭祀的享殿,享殿之下才是安葬先祖尸骨的九座地宫。因为有守墓人日日打扫点灯,此时享殿内并不显得败落荒废,侍从们很快便点燃了整整三排的蜡烛,祭台上也放好了重重祭品。
韩伋上前,依次往享殿中供奉的十六个神位行礼上香,韩宁落在身后一一照做,身后齐刷刷跪了一地的侍从,殿外,身穿铁甲的护卫也垂首跪下。韩伋抬头,目视高台之上的神位,淡淡道:“先祖在上,褚氏子孙褚伋、褚宁前来祭拜……”
返程途中,山路蜿蜒,夕阳已经快沉到山后头,倦鸟归巢,山猿如泣如诉。因两位主子心情不佳,众人皆如同来时一般沉默赶路。跟在主子面前伺候久了的老人却都习以为然,每年一次的祭祖前后,做事都得小心些,虽说主子们性情仁慈,赏罚分明,不至于迁怒下人,但到底府中气氛会阴沉一些,管事的也都耳提面命,不要让主子烦心。
韩伋确实心绪不佳,但不是寻常人以为的悲戚,事实上,每当他前往重新修葺的帝陵祭拜,看到那位高堂之上的那些神位时,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枷锁在身的沉重,那是他们这些流淌着褚氏血脉的人与生俱来背负的使命,无法逃避。
“伋兄,宁哥儿!”忽的,一道清亮温柔的呼声打断了韩伋的沉思,也打破了队伍的凝重无声。
韩伋抬头一看,远处,提着食盒的青年笑意盈盈,朝他们挥手示意,原本复杂沉重的心绪便如同初雪消融般,烟消云散,韩伋下意识驱动马匹,快马上前。
谢时停下脚步,眯眼望向远处踏马而来,恍若神明的男人,心忽然漏了一拍,等他到了跟前,撩袍下马,谢时勉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问道:“你们这是去哪了?天都快黑了才从山上下来。”
韩伋见眼前人披风没有系好,鼻子被冻得有些通红,遂自然而然地上前帮他系好,这下谢时的脸色更红了,再也装不下去,幸好此时天色暗了下来,旁人才没发现。
“方才上山祭祖去了,阿时这是去哪儿?”韩伋见他手里拿着食盒,又是在这个路口相遇,忽然福至心灵,心中有所猜测,谢时的回答也印证了他的猜想,“我做了一些冬至圆子,家里吃不完,想着送一些给你,没想到你不在家。”
韩伋心中一暖,冷峻的面容彻底化为柔和,他邀请道:“阿时送的正好,我还没吃冬至圆,不若陪我回家再吃一碗?”
谢时正会心绪有些乱,没听太清韩伋的话,头比脑子还快地点了点,等反应过来,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只好同人回了梅林斋。
这时,一直默默站在身后听大人说话的韩宁才得以有空插话,同谢时行礼,“见过谢先生,祝先生冬至安康。”
谢时这才发现韩宁,摸了摸韩宁的头,笑道:“宁哥儿也在呀,真乖,也祝宁哥儿冬至过后,添了一岁,岁岁平安。”
这还是韩宁第一次被除了自己母亲以外的人摸头,就连小叔都没有——当然他也不敢想象,韩宁有些羞赧地抿了一下嘴,暗道,谢先生的手好小好软的感觉。
出乎谢时意料之外的是,比起豆沙馅和芝麻桂花馅的汤圆,韩伋竟然更中意被众人视为异类的咸口汤圆,尤其是鲜肉馅儿和什锦素馅儿的。谢时是用里脊肉做的鲜肉馅,再适当加入一些五花,肥瘦适中,通通剁成了毫无筋理的肉糜,吃的时候嫩滑无比,腴香适口;至于什锦素馅的里头有荠菜、雪藕、韭黄、蒜苗等时蔬,入口宛如碧玉溶浆,清香如春,兼之藕香淑郁,可谓素馅珍品。
谢时还拿出特制的一袋汤圆,吩咐韩家的厨子同其他的汤圆分开煮熟,这是专门给韩宁吃的冬至圆。听说按照乐县的习俗,冬至这一日,若是家中有孩子的,母亲在包汤圆的时候会专门给孩子捏一些小动物模样的汤圆,除了保平安,也有哄孩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