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5页)

沉吟半饷,贾赦道:“可是察觉又如何,且不知在这位眼里,是东宫容不下兄弟,还是兄弟有了野望呢。”贾赦说这话的时候,亦是看着紫禁城方向。

一句话说得贾敬和林如海都沉默了。

说到底,事情的真相如何不重要,在致和帝眼里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才更关键。虽然在坐的三人都知道从‘通灵宝玉’案开始,宁荣二府一直是被动防御的一方,后来林如海开始争夺户部尚书,也是因为周骏誉先想借刀杀人。

但是在致和帝眼里,甚至在别的文武官员眼里,都是东宫一系强势出击,斗倒了司徒岩;又剑指司徒硫。看看司徒岩落罪之后空出来那些要职,再看看即将顶上户部尚书职位的是谁?不都是东宫得利么?

那么致和帝会觉得下一个便轮到他自己了吗?

林如海道:“恐怕是前者了。”

这世上致和帝最信任的臣子自然是贾代善,恐怕贾代善也是最了解致和帝的人。一块通灵宝玉而已,贾代善为何星夜赶回京城,再也不过问军中事?甚至最终郁郁而终?便是三人都和致和帝接触不多,但从贾代善的行为便可判断这位为君者的性格一二了。

三人都是聪明人,知道水满则溢的道理,这个话题点到为止即可。

即便宁荣二府加上林家都想低调做人了,在朝野内外看来,这几家却是鲜花着锦,风光无限。

尤其周骏誉落罪之后,户部尚书之位几乎是没有悬念的落在林如海头上。

一部尚书是要职,自然也会在朝会上讨论。但是眼下这情况,户部尚书之争远不如之前的平安州节度使、京营节度使、两江总督等职位争夺激烈。

不过为了程序正义,苏丞相依然走出班列道:“启奏皇上,窃国巨贪周骏誉落网之后,户部尚书一位空悬。臣以为户部掌国库钱粮,不可无人主持,户部尚书之位应尽早确定了。”

致和帝照例是让百官提名户部尚书的人选。

其实满朝文武都知道无论是从才能还是资历,林如海都是此次户部尚书的热门人选。就是为了和这位将来的户部尚书打好关系,也有人锦上添花的提名林如海,自然附议者众。

但是林如海从两淮盐运上来不过数月,而户部左侍郎杨畅已经在侍郎一职上熬了数年。

其实大多数官员的升迁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在一个职位上苦熬多年,等顶头上司或是告老,或是升迁出了缺,才按部就班的升上去。如林如海一般自身有能力,又有机遇,抓住机会连升数级的反而是少数。

因而朝堂之上,也有不少人是熬资历型升迁的拥趸者。若是今日刚提上来的林如海越过户部左侍郎,日后自己也被人越过了怎么办?

因而朝会上有人提名户部左侍郎杨畅,也附议者众。

另外,也有人提议从地方的巡抚中选拔能人,空降户部尚书。每每朝会上有重大人事任命的提名选议,皆有这样的陪跑者,倒没有什么竞争力。

这次朝会上的争论算不得太过激烈。户部那一摊子烂账太触目惊心了,谁知道左侍郎杨畅最终会不会也被查出什么来,锒铛入狱,争尚书位他哪里是林如海的对手?

林如海虽然刚升右侍郎不久,但是人家在江南的时候将两淮盐运治理得很好,升迁之前直接拦截了叛党出逃;回京之后头一桩事筹集京营军饷,人家清了多年的积欠;再后来便是周骏誉接受调查,林如海实际上已经行使了户部尚书的职权。

看看这漂亮的履历,杨畅怎么争啊?哪怕有些官员支持熬资历,想在官员升迁中形成熬资历的潜规则,也不能得罪这位即将上任的户部尚书太狠了啊,所以象征性的争论之后,此事便定了下来。

林如海倒是希望朝上争论再激烈一些。昨日夜里还和两位内兄讨论了龙椅上那位的态度和宁荣二府以及自己的处境呢,今日自己就这么众望所谓的坐上了户部尚书位,也不知道是福是祸。若是反对自己的人多一些,只怕龙椅上那位反而放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