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上洛(第2/3页)

倒不如等八月秋收完毕,河东、河内都有余粮可以赈济了,再继续进取不迟。

亏得第五伦点了窦融居中调遣,能替第五伦在前线勒住马速,否则张宗、郑统二人勇则勇矣,一激动冲太猛反而成了画蛇添足,还是窦周公懂他的心思,也明白大局。

于是第五伦准了张宗袭南崤道、包抄函谷关绿林军的请求,但却否决了他打洛阳的提议。

“先歼绿林于函谷,待八月秋凉,余将亲往河南‘上洛’!”

……

依魏王之诏,张宗从陕县往南,走了南崤道,等待他的第一道难题,是“峻拔陡峭”的雁翎关,这小小崤函之地,关隘真是数不胜数。

而横野将军郑统则向东进军,也要路过一处“山岸如削”的硖石关。

盘道极峻,逶迤转折,缓缓东行,需要翻越许多山岭,若遇到急涧高峡,雨水入注,须得架桥才能渡过,有些地方抬头只见一线天,真让人忍不住想说一句:若绿林预先在此埋伏一军云云。

道中有不少山民,为了避乱兵,抛弃了里闾,住到了山上,穴居而生,仰头看去,他们的巢穴层列如蜂房,偶遇有下来取水寻食的,也蓬发黧面,好似野人,见了兵就逃,看来过去途经此地的新军、绿林都没少作恶。

而在途经硖石关时,魏军在小道间绵延十余里行军,像极了一条长蛇——有些地方想并排走五人以上都难。

“敌袭,敌袭!”

随着前锋一阵惊呼,山上扔下了许多石块大木,夹杂着俯射而来的箭矢,往魏兵头上砸来,众人不得不顶着盾牌,而敢死之士咬着短刀沿着山石攀爬而上,仰攻伏兵。

绿林总算想起来,他们其实也是擅长山林作战的,放弃了会被魏军水陆夹击的地方,在硖石关设防,再逮一批本地人做壮丁,尽可能在狭长的山道上阻拦魏军前进。

“接下来去到渑池,还有数十里,渑池到新函谷关,又有百里。”

郑统看着地图,在扫盲班学了一年半载,他现在也能识几个字了,听着石块砸在头顶盾牌的叮当响,明白这场仗不好打,不由骂道:“这绿林要退就退干脆些,乖乖在函谷等着,可却只退半截,吾等每一步都要慢慢往前挪,月底能到新函谷关么?”

“一定要打过去,可勿让张宗这河东子走南道占了头筹,吾等丢了大王嫡系的威风!”

……

“大王,魏军骁勇,硖石关守不住了。”

“渑池县也丢了,函谷之西,只剩下新安城!”

“让颍阴王死守新安。”

奉刘玄之命镇守河南郡和洛阳的诸侯,乃是出身舂陵宗室的郑王刘赐,字子琴,刘伯升兄弟起兵时,他亦有参与。更始称帝后为光禄勋,彻底倒向刘玄,备受信任,又被封为丞相,今年春天赶赴洛阳,修缮宗庙、宫室,负责迁都的准备工作。

可如今看来,迁都恐怕是不成了。

趁着绿林主力南调勤王,魏军东进,在崤函间来势汹汹,无能的颍阴王抵挡不住,跑到东边来求救,亏得刘赐还有些见识,知道守河南必先守弘农,又将他撵去新安、渑池设防,否则魏军早就兵临函谷了。

可祸不单行,就在刘赐焦头烂额筹集粮秣运往函谷之际,却有斥候匆匆来报。

“魏军遣偏师走南崤道,雁翎关弃守,宜阳城失陷!”

刘赐几乎晕了过去,新函谷的箭簇全靠宜阳铁官,这也就罢了。魏军可从宜阳径直沿着洛水东进,洛阳将直接面临威胁!

刘赐倒是有力挽天倾之愿,但兵力已捉襟见肘,近来洛阳以北的黄河上,还有魏兵乘战船频繁出没,洛阳形同被三面包围了!

“援兵,只能靠南方援军了。”

刘赐别无他法,只能再写一份奏疏,派人送去南阳,希望更始皇帝解决赤眉之患后,速速让王匡等带兵回来,否则……